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懷念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9-05 字體:

魯蘆
 

  農歷七月十五,民間俗稱『鬼節』。我突然想到,要在這天為孤獨一生的姑母去祭奠祭奠。姑母從23歲守寡,一輩子再沒嫁人,孤苦伶仃生活。年過半百的時候,又遠離故土,到外地打工,依舊單身,活到71歲,離世時身邊竟連個親屬也沒有,是鄰居遵她遺願,把她埋葬在一個小山坡上。

  農歷七月十四,我攜妻帶著子孫去姑母的墓地。老遠我就看到一座一米半高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邊醒目地刻著『魯玉芝之墓』,四周擺放著鮮艷的花朵。姑母在這一帶無親無故,是誰來祭奠他的呢?這成了我心中的疑團。

  姑母一生坎坷,年輕時,姑母長得秀氣漂亮,可是紅顏薄命。她三歲喪父,跟著祖母艱辛度日,自然少不了被欺辱。16歲那年鄰村土匪頭子梁二愣非要娶姑母作小妾。祖母四處求人說情,梁二愣不依不饒,揚言如果不嫁他,就要把全家滅了。祖母無奈,只好把4畝最肥的田地奉送,纔算把事情擺平。如花似玉的姑母放在家裡太紮眼,17歲那年便嫁給了一個大戶人家。本以為可以享福,沒想到姑夫是個紈?子弟,放蕩不羈,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為給姑夫看病,姑母變賣了所有土地和牛馬,也沒挽回生命。姑夫生病時,正值姑母生下了唯一的女兒,由於忙於為姑夫治病,難以精心照料幼女,可憐的孩子不到一歲也跟著夭逝了。

  姑母守寡那年纔23歲,正是花冠年華,上門勸嫁說媒的絡繹不絕,但姑母看到婆婆已年過半百,又經受傷子之痛,不忍心改嫁,只好陪著婆婆煎熬。孤燈獨夜一熬就過了27年,到婆婆過世時,姑母也是五十掛一的人了。

  那時農村正搞合作化,後又搞大躍進,男女老少都要揮銑舞鎬深翻土地,修河築渠。姑母是個小腳女人,又是一把年紀,哪裡乾得了這些活計。但不出工就罰工分,還辦改造班,出於無奈,姑母在她53歲那年,進入一家木材廠當了臨時工。可僅乾了兩年,又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工廠也不景氣,她被裁減,跟著加入到後來的『盲流』大軍。沒有工作姑母便竄東家,走西家,給人打工,靠著縫縫補補掙些零花錢,孤苦零丁地艱難度日。

  想到這些,我有些心酸,淒愴幽咽的感覺油然而生。她晚年的日子過得淒涼卻也充實,因為在她身邊常有孩子。我弄不明白,姑母一生沒有孩子,卻又那般疼愛孩子。她靠打零工掙錢,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可她衣袋裡常裝著糖塊和餅乾,卻捨不得往自己嘴裡放,走到街裡,看到有孩子哭了,忙從口袋裡掏出個糖塊,直到哄樂呵纔走;看到孩子們打架,把吃虧的拉到一邊,拿出幾塊餅乾作為慰問。孩子們一見到她,便身前臂後地圍著轉,一口一個『魯奶奶』,叫得脆甜響亮。姑母每逢這時也感到吃蜜拌糖般的甜蜜,當然也少不了分糖撒果。

  姑母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苦命孩子。隔壁住著個8歲男孩叫『丑子』,孩子長得也像他乳名一樣,小眼睛,小鼻子,親媽活著時把他寶貝待,後來繼母進門,不讓丑子吃飽不算,還變著法地虐待,今天拿香煙頭灼孩子屁股,明天拿錐子紮孩子胳臂。每逢聽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叫聲,不管哈時候,姑母都跑過去,把孩子抱過來。有天深夜,丑子尿炕,繼母狠命打他,竟把燒火棍打斷。姑母砸門敲牆人家不開,姑母跳牆而進。姑母此舉卻遭倒喝斥,說她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姑母還得陪著笑臉遞小話,好說歹勸纔把孩子抱過來,一養就是七年。

  還有個叫嘎子的男孩,從小因爬火車軋斷胳膊,家人放棄治療。姑母見了,抱起孩子就往醫院跑,拿出一輩子的積蓄,為孩子治病。後又接回家精心照料,六十多歲的人了,下河給孩子撈小魚補身子。姑母住的那條街上,幾乎所有孩子都得到過她的關愛,都念著她的好。

  正回想著往事,已走到姑母墓前,墓碑前擺放的水果、糕點還是新鮮的;一瓶開蓋的大曲酒,放出陣陣醇香。

  山中一個牧羊老人走過來,問我是墓主的什麼人?我作答後,老人連聲說,你姑母人緣好啊!那麼多人念著她,清明、過年,還有這『鬼節』,來給她祭奠的人不斷。嘎子到南韓打工還念著你姑母,去年回來時,他給你姑母立了這個大理石墓碑。老人說到這裡,感嘆一聲:『你姑母是好人呀!』

  姑母的一生是孤單的,但她死後卻並不孤獨,有那麼多人懷念她,有那麼多人們惦記她。作為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人,死後讓人久久懷念,就足夠了!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