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智楣
槳聲淡淡,那只載著她的扁舟在水中輕輕蕩漾,層層的鱗浪隨涼風徐徐而起,天地間一片婆娑迷茫。這個獨自擊楫、衣裙飄飄的寂寞女子便是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是有著『千古第一纔女』之稱的一代詞宗,也是一個瘦了黃花,瘦了西窗,瘦了時光的綺麗女子。
彼時,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新婚不久,兩情繾綣時,趙明誠因事外出,初嘗離別滋味的李清照,因終日縈繞心頭的無盡相思,情緒怏怏,於是『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她的本意是為了消愁,沒曾想,反倒憶起昔日與趙明誠雙雙泛舟的情景,更添了幾多愁。思風徐徐,李清照望著水中自己形單影只的模糊身影和幾片隨風飄落的寂寞殘紅,不禁一陣傷感,淚光瀲灩著低低吟道:『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纔下眉頭,卻上心頭。』
那天之後,李清照所作的詞裡便沒了少女時爛漫花開般的自由與灑脫,轉而描寫她的閨中生活和懮郁情感,題材多集中於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
不可否認,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的。在盛世末的歡歌裡,自小家境優裕的她遇到趙明誠,邂逅愛情,投入而且徹底地愛過。那些花團錦簇的年月,她筆下一詞一句的離別之愁,雖訴盡綠肥紅瘦、薄霧濃雲、玉枕紗櫥,可畢竟都不是她李清照獨自一人的相思,而是陷入愛情的她與趙明誠兩個人的閑愁,是怎麼掩也掩不住的濃情和蜜意。
可惜人生反反復復,夕暉來去匆匆。突遭『靖康之變』後,在亂世初的風聲鶴唳中,人到中年的李清照先是離鄉背井,後是丈夫暴卒,失去了曾經擁有過的一切美好:賭書潑茶、把酒言歡的幸福,典衣當物、購置古玩的樂趣,錦衣玉食的安定生活,陽光溫淡的青州十年……所有這一切,都隨著金兵的到來戛然而止。
在夾風又夾雨的亂世中,李清照嘗盡顛沛流離之苦,身心交瘁的她輾轉跟著皇帝回到杭州時已49歲,和趙明誠多年收集來的金石也大多在逃亡中散失殆盡。無兒無女又失去丈夫的李清照,猶如站在幽深的黑暗裡,渴望能有一盞愛的燈火將她溫暖。而這時,一個叫張汝舟的年輕人出現在她的生活,再次點燃了她的柔情。
可誰曾想,這次的愛情帶給李清照的卻是一場刻骨的傷痛,張汝舟只是衝著她的金石而來。頂著種種壓力結婚不到百日,發現李清照的寶物並非傳聞中那樣多後,失望的張汝舟便凶相畢露,對她惡言相加,拳打腳踢。於是外表柔弱卻性格剛烈,昔日國破家亡時,能望著滾滾長江水高聲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拼著坐牢兩年的刑罰,揭發了張汝舟賄賂謀取官職的罪行,擺脫了這段婚姻。雖然最後只被關了9天,但此番飽受折磨的經歷卻徹底熄滅了李清照對愛的期盼,從此,她孤苦伶仃,萬念俱灰。
一年又一年,晚年的李清照除了清衣清淚和滿頭白發,便只剩下手中的一壺濁酒相伴。那日,獨自茫然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回想起前塵往事,面對著物是人非、斷香殘酒,李清照終於忍不住淚流滿面,於孤獨和淒苦中寫下了她最後最淒慘也是最著名的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一刻,當年那個『輕解羅裳』的美少婦,那個因為相思,獨自在扁舟上為紅顏易老而感慨,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讓時光白白消逝而傷懷低吟『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淚眼人,已恍如隔世。對李清照來說,那些醉生夢死的過去,愛情、親情、豪情,一切的一切,如今都已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