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父親的一方天地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3-28 字體:

墨 凝
 

  父親有個紅漆小木櫃,紅漆木櫃不大,比家裡正常規格的木櫃小一圈。

  父親的紅漆小木櫃裡裝的都是他喜歡或常用的東西,一些長短不一的鐵釘,還有做木匠活兒用的家什兒:斧子、刨子、墨斗、鑽等。父親是村裡的半拉木匠,誰家打個豬槽子,修理個房門等都來找他,父親也樂意幫左鄰右捨的忙,只要吱一聲,父親從小櫃子裡倒騰出錛鑿斧鋸,用一個破舊的布袋子裝了,搭在肩上就趕過去幫忙。除了這些東西,小木櫃角落偶爾會有一條《葡萄》或《大生產》香煙。這是父親年輕時最喜歡的廉價香煙。

  小木櫃及小木櫃上方的空間是父親的『一方天地』。父親的一方天地看似沒多大。但囊括的內容卻不少。

  會拉二胡的父親參加過宣傳隊,在宣傳隊走村串戶搞宣傳的那段時間,父親很輕松,因為只要拉好《社員都是向陽花》《瀏陽河》等曲子就等於乾好了工作。父親用一把二胡為自己創造了不少奇跡,父親就是在此期間入的黨。正當父親覺得前途一片輝煌時,宣傳隊解散了,父親夾著二胡回了家。

  父親的一生平平淡淡,可在父親人生的裡程中惟一一件大事,就是80年代初父親組織的小村二人轉劇團。劇團無人支持,也無名稱。曾做過生產隊長的父親,自任為團長,組織能歌善舞的人排練,足足折騰了兩個月。頂著一些世俗的閑言碎語,小劇團成立了。雖只演了幾場就解散了,可我敢說那是父親生活中最輝煌的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嘗試。那時我已經長大,清楚地記得,第一場演出舞臺搭在村委會院裡東廂房前。一個晴朗的白天,院裡擠滿了人,序幕在歡快的嗩吶和鑼鼓聲中徐徐拉開……

  90年代的夏天,黑河到處『叮叮當當』的,整座城市都像在裝修。父親覺得自己還年輕,和一個鄰居結伴來黑河,想在黑河找點活乾。找了幾天也沒找到。兩人閑不住,就在那些拆遷樓的殘垣斷壁間砸鋼筋。鋼筋大都在水泥橫梁與水泥柱子裡,兩人就用大錘砸,一砸一冒火星。每晚回來兩人的衣服都水洗過似的,頭發打著綹兒,汗水從頭頂一直流到腳底下。

  轉眼秋季來臨,天就涼了,父親租住的陽臺四處透風。父親回老家時,找了輛村裡來黑河乾活的小四輪,順便把那堆砸下來的彎曲溜巴的鋼筋捎了回去。父親說,黑河收鋼筋的太黑,給價太低。

  那年冬天,回老家看見那堆千裡迢迢運回去的鋼筋,堆在屋外的窗臺下,上面落滿了雪。轉年,我再回老家發現鋼筋沒了,問父親是不是賣了?父親告訴我鋼筋被村裡兩家蓋新磚房的用了。給多少錢?我又問。父親淡然一笑,鄉裡鄉親的,啥錢不錢的。

  如今父親已經去世了,可父親的『一方天地』還在,只是紅漆小木櫃裡面的東西少了許多,錛鑿斧鋸上落滿了灰塵,一摞《黨的生活》用塑料紙包裹著。小木櫃上方的牆上,依然掛著父親的那把陳舊的二胡,有一根胡弦已經斷了;挨著二胡的醫藥箱,已看不出什麼顏色,上面的紅『十』字依稀可辨。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