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橕船歲月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3-21 字體:

周春根
 

  在娘家青枝綠葉,到婆家面黃肌瘦。

  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河。

  這是我小時候外婆給我猜的謎語,謎底就是橕船用的竹篙。裡下河水鄉行船,搖櫓劃槳少,竹篙橕船居多。相比之下,竹篙橕船雖然略顯粗獷,但又不失水鄉人特有的柔美靈動。

  那時候種田,沒有船是萬萬不行的。村裡大大小小的水泥船,其中排水量五噸的最為常見,裝載量大,使用率高。尤其是農忙時節更是閑不下來,一家獨用的還好些,幾家合用的還得排隊,輪流用,甚至有為了用船吵架鬧矛盾的。每年這個時候,大家就得起早帶晚,歇人不歇船。整個生產河裡船來船往,蔚為壯觀。

  小麥白天割完捆好,麥把子趁著月色挑上船裝運到場上,連夜還得把船橕回家,豬圈裡積攢了大半年的農家肥有兩尺厚了,要搶在耕田插秧之前裝到田裡,刻不容緩。往往吃早飯之前,農家肥已經裝了滿滿一船。吃罷早飯把船橕到田裡農家肥挑上岸,船艙裡打掃乾淨,又要准備裝脫粒攤曬的小麥,一環套一環,絲毫不敢耽誤。男女老少,人人會橕船。不過,橕船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比如裝載麥稈草,由於裝得寬堆得高,船頭看不見船尾,船尾看不見船頭,那就是考驗技術的時候,往往需要一前一後兩個人橕船,如果遇到大風天氣,更是危險重重。運氣不好碰到逆風,不進則退,橕船人更是辛苦。冬天橕船,竹篙提起來都是冰,凍得手指頭要掉似的,俗話說,『世上三樣苦,橕船打鐵磨豆腐』。

  等到了年底,辦喜事的多了,再普通不過的水泥船又會以另一個面貌閃亮登場。舊時結婚,幾乎都是用轎船去接新娘子,這時,水泥船搭起棚子,用被面紅布等等裝飾一新,搖身一變,變成了花花綠綠的接新娘子的轎船,這時橕船的人選要求就不一樣了,得技術好,懂規矩,人還得穩重踏實,換作毛頭小伙子,竹篙都不知怎麼拿怎麼放,肯定丟了主家面子。橕轎船是個好差事,有煙抽有酒喝,吃過肉飯,少不了還有個喜錢紅包揣兜裡。

  過完新年,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快要到來了,還有個把月時間,早早的便有熱心的把水泥船拖上岸,刮去船底青苔,綁上毛竹船舷,鋪上艙板,豎起旗杆,為會船節提前訓練做准備。等到了清明那天,千舸爭流萬篙齊發,全村的勞力都成了一個個戰士,人手一篙,分幾條船出莊參加會船比賽,此時的橕船,是弘揚傳統文化,是聯誼的橋梁,是體現團隊精神齊心協力的時候。

  我父親是橕船的能手,在我跟他學橕船時候,教給我一條訣竅,要想橕船保持直行不打轉,就得站穩腳跟靠船下篙。可是我再努力,始終略遜一籌,無法企及。如今隨著掛機船的出現和陸路運輸的發達,橕船已經是難得一見,但是橕船的記憶總在心間,父親的教導永難忘懷。靠船下篙,行船如此,做人亦如此。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