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要聞

郭小紅:小松茸橕起一片幸福天

來源:綏化日報 2021-08-16 字體:

張冠虹全媒體記者許宏偉

  赤松茸是市場的新型菌類農產品,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豐富,如今在郭小紅的帶領下,蘭西縣蘭河鄉擁軍村唐家崗屯農戶通過種植渾身都是寶的赤松茸,橕起了『幸福傘』。

  今年30多歲的郭小紅,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貧瘠的黑土地上。家鄉的貧窮和落後,在她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一定要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中學畢業後,她和村裡的同齡人一樣,背起行囊告別了養育她的家鄉,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這些年她做過很多行業,自己也創過業,雖然沒有大的成功,但是在創業過程中充分磨練了自己不服輸的性格。

  2019年4月,蘭河鄉政府和村委會的領導來到了唐家崗屯,召開了村民大會,動員農民種植特色經濟作物——赤松茸,讓家庭婦女在家從事特色產業,增產增收,帶動鄉、村經濟發展。聽到了這個消息,郭小紅心裡一動,驚喜萬分:創業的機會來了,我要帶動全屯乃至全鄉的婦女姐妹加入這個政府扶持的生產行業。於是還在哈爾濱打工的她,當機立斷回鄉創業。在家門口,還能自己當老板,讓她沒想到的是離開家鄉這些年家鄉的變化非常大,早已今非昔比了,在縣政府和鄉政府領導下,政策扶持到家,政府出資金一座座大棚很快就建起來了,鄉政府派專業技術人員到郭小紅的大棚裡給聯系菌苗,然後做赤松茸種植指導,手把手教赤松茸的管理,還在收獲期間幫助聯系銷售渠道。種植赤松茸的原材料都是來自附近村子的稻草、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經過發酵後按一定比例,不同原料一起攪拌後,再植入菌種。

  僅僅種植了一年赤松茸,就讓郭小紅嘗到了新型農業帶來的豐碩回報,一個大棚一年收入三四萬元。這讓郭小紅萌發了更大的夢想,要把赤松茸種植項目擴大規模,讓全村的家家戶戶都參與進來,搞家庭種植農場,引領老百姓發家致富。說乾就乾,在她的帶動下,唐家崗屯的老百姓改變了傳統種植理念,不再是眼裡只有玉米和大豆,都跟著郭小紅種植赤松茸,如今唐家崗屯39戶農戶經營著42棟庭院大棚,每棟大棚佔地面積300平方米,每個大棚可年掙1萬元,42棟大棚可掙42萬元,人均可增收1500元。郭小紅還帶領村民開起了農家樂,主打松茸水餃、松茸飲品。在未來的日子裡,她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把赤松茸進行深加工,要讓赤松茸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走出國門,現如今小小赤松茸包含的不僅僅是營養和美味,同時也幫助唐家屯『種』出了致富路,橕起了幸福傘。

  郭小紅在黑土地上成功種植赤松茸的故事,也吸引了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前來采訪報道,權威農業專家經過論證得出結論,證明郭小紅的黑土地大棚種植赤松茸項目完全可行,就這樣一夜之間郭小紅和她的赤松茸『紅遍大江南北』,吸引了大批旅游團體參觀采摘,也吸引很多知名企業前來參觀考察,洽談赤松茸深加工項目合作,成功的喜悅終於掛到了這個農村女強人臉上。

  如今,在惠民政策的扶持下,郭小紅的大棚赤松茸一步步走向規模化種植,形成了『水稻——秸稈——赤松茸』生態循環產業鏈。發展赤松茸產業1畝地可以『消化』15畝地的秸稈,不僅可以『消化』本地秸稈,種植後的菌包廢料再利用作為種植水稻優質菌肥,在實現資源高效循環的生態價值同時,也提昇了蘭河鄉稻米的品質。小小松茸種出了一片藍天,種出了特色經濟發展的一道美麗風景線,種出了全村農民姐妹們豐收的喜悅。


編輯:桑勝東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