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福春 管存
她退休後,不在家安享晚年,而是開啟了一段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文化之旅。今年初,她自發組建了音悅藝術團,並帶領藝術團活躍在安達市任民鎮的村屯。近日,音悅藝術團應邀登上了安達市舉辦第十一屆『美麗安達·百合之夏』的文藝舞臺。她就是安達市任民鎮音悅藝術團團長王輝。
今年,58歲的王輝退休後,發現身邊許多人和她一樣,有著對文藝的熱愛與追求,但缺少一個能夠施展纔藝的平臺。於是,她萌生了組建一支屬於家鄉人的藝術團的想法。說乾就乾,王輝開始尋找有文藝特長的伙伴。不到一個星期,30多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文藝愛好者聚集到一起,音悅藝術團正式成立。
藝術團的組建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們沒有專業的設備,沒有固定的排練場地,甚至沒有統一的演出服,但這些困難並沒有難倒王輝和她的團隊。沒有設備,大家就自籌資金購買;沒有場地,她們就借用鄉村活動中心進行排練;沒有服裝,隊員們就自己購買或制作。為了提高藝術團的表演水平,王輝還邀請了專業老師教大家唱歌、跳舞,經過刻苦訓練,團員們的唱歌和舞蹈水平有了很大進步。
『三八』節,音悅藝術團迎來了首場演出,那是一場在任民鎮中心廣場舉辦的文藝晚會,盡管舞臺簡陋,但藝術團成員們精彩的表演贏得觀眾們陣陣掌聲和歡呼聲。那一刻,王輝和團員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從那以後,音悅藝術團便活躍在任民鎮的每個角落,為村民們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精彩演出。無論是傳統節日,還是重要慶典,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她們用舞蹈、歌曲、小品等多種形式,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贊美。
除了演出,王輝還帶領藝術團積極參與文化傳承和創新。她們挖掘任民鎮的傳統文化,將民間故事、傳說改編成文藝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同時,她們也不斷創新表演形式,融入現代元素,使藝術團的節目更有吸引力。
在王輝和團員們共同努力下,音悅藝術團逐漸成為了任民鎮的一張文化名片,不僅豐富了家鄉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還提昇了家鄉的文化氛圍,增強了村民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許多村民在藝術團的影響下,也開始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新風尚。
『退休後能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做點貢獻,是我最開心的事,只要大家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做下去。』王輝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位退休人員的精神風貌,同時也成為家鄉文化建設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