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青岡政協解鎖李大釗族兄李瑞景的紅色密碼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9-24 字體:

尋跡百年
青岡政協解鎖李大釗族兄李瑞景的紅色密碼

 

張遠洋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宋博文  張鏵月

 

  松嫩平原的黑土深處,曾藏著一段沈睡百年的紅色記憶。如今,隨著青岡縣政協三年如一日的史料挖掘與深耕研究,這段往事終於拂去歲月塵埃,清晰地躍入公眾視野。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李大釗的族兄李瑞景,以『呔商』之名在青岡紮根二十八載,曾為李大釗開闢『哈爾濱—滿洲裡—赤塔—莫斯科』紅色交通線保駕護航,亦是新中國成立後青岡縣首屆政協副主席,用一生踐行著滾燙的愛國初心。青岡縣政協以『存史資政育人』為己任,用紮實的研究成果喚醒黑土地裡的紅色基因,為新時代賡續革命精神寫下生動而厚重的注腳。

一次調研牽出百年往事,政協扛起紅色挖掘重任

  故事的起點,定格在2022年清明節前的一次基層調研。時任綏化市委常委、青岡縣委書記的袁成寶在民政鎮保安村革命老區紀念館考察時,偶然發現一條珍貴線索——李大釗族兄李瑞景曾在青岡生活,還協助過革命工作。這瞬間讓他敏銳意識到:『黨的創始人的兄長與青岡有如此深厚的聯結,這段歷史必須挖深、挖透、傳下去。』

  彼時,關於李瑞景的記載僅散見於《青岡縣志》《青岡革命斗爭史》《通肯河畔槍聲——建國前青岡若乾重大歷史事件紀實》等零星文字與本地老人口述,缺乏系統史料支橕。青岡縣政協接過這一重任,張成貴主席迅速牽頭組建線索挖掘專班,政協機關乾部率先投入工作,克服重重影響,通過線上征集、電話訪談、本地檔案梳理,初步勾勒出李瑞景的人生輪廓——1882年生於河北樂亭,1903年闖關東赴哈爾濱經商,1926年秋來青岡經營『瑞興泉』燒鍋與糧棧,1931年8月正式定居青岡,1954年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參加省工商聯籌委會期間因公犧牲。

  『不能讓英雄事跡淹沒在歷史塵埃裡。』2022年7月,青岡政協專班兵分多路,赴哈爾濱、齊齊哈爾、河北樂亭、北京等地展開『尋史之旅』。在滿洲裡,他們踏查國門邊境,還原李大釗1924年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的行程;在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他們走訪李瑞景後人;在黑龍江省檔案館,找到1954年省工商聯為李瑞景發布的《訃告》、1951年東北人民政府任命其為黑龍江省政協委員的批復文件等關鍵檔案,為事跡考證提供了權威依據。

三年足跡遍布22城,用細節還原『紅色交通線』

  『李瑞景不是簡單的「商人」,他是李大釗革命事業的「隱秘守護者」。』青岡縣政協文史委主任張遠洋手中的史料匯編,記錄著三年來的挖掘成果,走訪省內外22個城市,查閱檔案館、紀念館、圖書館等近30處。

  這些史料拼湊出令人動容的細節。1924年6月、12月,李大釗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往返蘇聯時,在哈爾濱停留6天,李瑞景不但把他安排在拜把兄弟、樂亭老鄉、呔商王芳田的宏昌茂雜貨鋪居住,避開反動勢力排查,幫他外出辦事、陪他開展秘密工作,還在滿洲裡動用關系、花費重金為赴蘇參會代表們僱了三掛越境的馬車,在地下黨員劉寬(劉子孚)掩護下,幫助他們一行從滿洲裡越境,順利去往莫斯科;抗日戰爭時期,他帶頭籌集軍費支持縣長和公安局長抗日,花費重金殯殮被日本飛機炸死的瑞興泉燒鍋員工李保財3位親人,並收養李氏父子,把他們培養成為革命軍人,資助河北老家過繼兒子李海濤抗日,救治朱德贈送皮帶的閆振剛等抗聯戰士,日本投降後代表青岡各界群眾在歡迎蘇聯紅軍進駐大會上致辭;新中國成立後,他主動將經營多年的企業捐給政府,帶頭捐獻東北幣6億元支援抗美援朝,還一次性認購2000元國家建設公債。他還積極參政議政,先後擔任過松江省首屆參議員,青岡縣政協副主席,黑龍江省首屆政治協商委員,省工商聯籌委會常委、籌備處委員,青岡縣政府委員、首屆省人大代表……

  『這些細節不僅填補了李大釗東北革命實踐的研究空白,更讓「紅色交通線」的故事有了溫度。』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相關專家評價,青岡政協的研究首次系統證實了李瑞景在『哈爾濱——滿洲裡』紅色交通線中的關鍵作用,為研究我黨早期秘密工作機制提供了珍貴的地方樣本。

從史料到教材,讓紅色精神走進千家萬戶

  『挖出歷史不是終點,傳承精神纔是目的。』青岡縣政協創新構建『研究——宣傳——創作』三位一體工作模式,讓李瑞景的事跡從檔案中『走出來』,成為可看、可聽、可學的紅色教材。

  在研究層面,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與北京大學『省校共建』項目將研究成果納入其中,6次在全國性李大釗研究會議上作主題發言,目前正在推動成立『青岡縣李大釗與李瑞景革命事跡研究會』,吸引黨史專家、高校學者共同深化研究;在宣傳層面,實施『紅色歷史七進入』活動,組織政協委員走進機關、企業、校園、醫院、鄉村、社區、網絡,通過專題宣講、贈書、播放8集專題片《愛國人士李瑞景與青岡紅色革命史》及《李瑞景與呔商兄弟協助李大釗拓展『紅色絲綢之路』》,發放《李大釗與兄長李瑞景(專輯)》等書刊4萬餘冊,在《人民政協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黑龍江日報》《東北網》《綏化日報》《綏化晚報》等報刊和網絡媒體上多次發表研究成果和宣傳報道,讓李瑞景的事跡家喻戶曉;在創作層面,面向全國征集美術、書法、文學、音樂作品216件,創作《這條路》《紅色交通線》《李瑞景之歌》等主題歌曲,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文藝精品。

  如今,青岡縣原『猛?印象』電商中心600平方米的臨時展館已完成裝修布展,於9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通過實物展陳、場景復原、多媒體互動,生動再現李瑞景的革命歷程。『青岡縣政協還將聯合哈爾濱、滿洲裡等地黨史部門,共建跨區域紅色研學線路,推動「李大釗與李瑞景革命事跡紀念館」落地,讓這段紅色記憶成為激勵後人的精神動力。』張成貴說。

  從偶然觸達的歷史微光,到步步深入的系統挖掘;從字斟句酌的史料梳理,到直抵人心的精神傳承,青岡縣政協以匠心深耕,將『黑土紅色守護者』李瑞景的故事從時光塵埃中喚醒。這份執著堅守,不僅為地方黨史鐫刻下厚重一筆,更讓跨越百年的革命精神,在這片黑土地上重煥澎湃生機。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