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平安鎮智慧種稻: 打造高產田 扮靚風景田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9-17 字體:

  東北網綏化9月17日訊 ( 李保銳 特約記者 段金林 )       九月時節,豐收在望。走進水稻種植大鎮慶安縣平安鎮的稻田,沈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粗壯的稻莖,撥開秋風吹拂的金色稻浪,見到肥實的鴨子正在戲水覓食,通紅的大蝦正在四處爬行,那些河蟹顯得特別活躍,呈現出一幅魚米之鄉的動人畫卷。11萬畝稻田充分展示了動態掌握信息化、農田管理精細化、運營實施數字化,智慧生產使這裡的稻田既可高產又能觀景。

  近兩年,平安鎮黨委、政府一直在謀劃,通過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構建水稻種植智能體系。他們從『天空地』一體化體系做起,先後購進無人機58臺,通過無人機巡田,實時獲取不同顏色的數據,紅色代表水稻生長情況較差,提示要及時進行補肥、供水、除草等田間管理;藍色表示長勢良好,少量施肥,也能保障水稻正常生長;黃色則提示缺肥或缺水,以及發生了蟲害和草荒。這種提示准確無誤且及時,避免了無效勞作和水肥浪費。利用北斗衛星,在插秧機、除草機、施肥機等設備上安裝了導航定位設備,坐在田間地頭就可通過手機,直接進行插秧、噴藥、灌溉。他們把智能技術規模化,把諸多要素歸結融合,建起清晰透明圖,農情變化動態變得盡在掌握。

  在農民中傳播智慧技術,既要循序漸進,又要讓稻農眼見為實。為此鎮政府在每個村闢建500畝的高標准實驗農田,作為智慧技術示范田,不但有『顏值』展示,而且也有內核提昇,既打造了高產田,又扮靚了風景田,深受農民的歡迎。現在智能技術的應用,插秧不再彎腰泡在水裡乾,撒藥也不用背個塑料桶滿壟跑,無人機騰空撒藥,通過手機操控,十幾分鍾就全部精准完成。利用北斗遙感、聯網等新技術,以新質生產力引領水田管理,做到了從經驗化轉為數字化,農情在線監測,病蟲害情況在線預警,氣象在線獲取,一切農事操作變得更加及時精准,得到農民認可,推廣迅速。

  平安鎮引導稻農不僅靠一產收入,還要著眼於開發二、三產業,進行融合發展。他們把稻米打造成多種品牌,延伸做成米酒、打糕等產品,身價陡增。特別是鎮政府注重聯村經營,分別打造網紅打卡點,把養鴨棚改造成火鍋城,在龍蝦田建起燒烤點,把機耕路變成觀光道,讓農田產生多重價值,實現價值蝶變,不僅美化了村屯環境,也提昇了價值。建的是標准田,變的是資源。目前平安鎮正在把高標准農田建設同稻田地力提昇、田園生態涵養、農作制度創新、美麗鄉村建設等融合起來,探索鄉村美麗共富的新路子。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