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寒地黑土饋贈的『慶安味道』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9-15 字體:

崔倩寧 吳宏志 特約記者 張自峰
 

  慶安縣地處我省中部,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的交匯地帶,這片浸潤著百年稻作文明的寒地黑土,正以『大食物觀』為引領,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與現代產業思維深度融合,讓曾經藏於田間山野的『土特產』,成為走向全國餐桌的『金名片』。

  近期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正式授牌,更為這份『慶安味道』增添了沈甸甸的含金量。從醇香的慶安大米到甘洌的白樺樹汁,慶安用寒地黑『土』的根基、『特』色物產的品質、『產』業集群的格局,書寫著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篇章。

寒地黑土蘊藏生態寶藏

  慶安的『土』,源於世界三大黑土帶核心區的慷慨饋贈。這裡七河開源、九河匯流,65%的森林覆蓋率像一道天然屏障,235天的土壤休耕期讓土地得以充分『休養』,孕育出天然無污染的生態環境。『六重生態優勢』(土壤、水源、氣候、環境、植被、物種),正是慶安成功榮獲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的核心基石。

  『寒地黑土』的肥沃土地被呼蘭河源頭活水滋養,不僅讓這片土地成為水稻生長的天賜寶地,更成了森林食品、特色作物的『生長搖籃』。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慶安大米品牌價值已達145.49億元,位列全國大米類區域品牌第二位;130萬畝綠色水稻種植,年產80餘萬噸優質水稻,遠銷全國各大城市。此次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認證,再次證明了慶安大米寒地黑土自然灌溉造就的不可復制的高品優質基因,為其『好稻天成』的美譽提供了支橕。

  而黑土的饋贈,遠不止於稻浪翻滾。在慶安白樺林深處,每年春季12~15天的采集期裡,工人用滴管將白樺樹汁接入無菌采集袋。依托8131公頃樺樹資源,慶安縣建成標准化采集基地,規范透明、可追溯的采集加工流程,年可采集量1.78萬噸,開發飲品、糖果、化妝品等系列產品,成為林下經濟的新名片。

特產物產撬動大產業

  科技賦能讓『特』更具競爭力。黑龍江省樂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樺樹汁生產線,通過保鮮技術鎖住天然營養,開發出森加森牌白樺樹汁,預計年銷售額達2.4億元;黑龍江博林鑫農業集團的『我在慶安有稻田』定制項目,將稻作文化與農事體驗結合,吸引長三角客戶購買產品,帶動農戶年均增收。這些『特』不僅是味覺體驗,更是產業昇級的核心引擎。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的創建,正是為這份『特』插上了品牌的翅膀,賦予其『寒地黑土+生態原產地』的獨特標簽和溢價優勢。

  慶安縣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院校合作,建成應用面積30萬畝、智慧農機400餘臺的農業物聯網;在慶安國有林場,無人機集袋與履帶式運輸車解決了林區地形復雜難題,讓樺樹汁采集效率提昇……這些舉措使得慶安的『特』從自然稟賦昇華為產業優勢,成為大健康市場的『新寵』。

全鏈條激活價值密碼

  慶安正以全產業鏈思維,重塑農業的價值維度。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的建設要求,恰恰推動了這種從生產到加工、從品質控制到品牌管理的全鏈條昇級。

  精益求精的加工環節,讓『好資源』真正變成『好產品』。慶安全縣68家稻米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300萬噸,開發出GABA米、富硒米、米糠油等深加工產品;黑龍江省樂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擴建生產線,采收1萬噸樺樹汁原材料,研發新產品,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延伸。

  產業昇級的路上,三產融合從未缺席。慶安大米網與北京70個菜鳥驛站、50個公交驛站達成合作;稻作文化生態園通過稻田觀光小火車、水上餐廳等項目,接待游客3萬人次,實現『農業+文旅』融合增收。

  從慶安大米的『一粒米香』到白樺樹汁的『一滴甘露』,從菇娘果的『一口清甜』到有機蔬菜的『一籃新鮮』,慶安在寒地黑土上演繹著『土特產』的價值蝶變。在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的金字招牌下,慶安也將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畫卷中,書寫更加璀璨的篇章。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