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特約記者 霍永祥
『這裡生態環境好,簡直像天然空調房!』當松花江畔吹來絲絲涼風,廣東省廣州市的馬躍華和姐姐在肇東市樂安新區開啟了為期60天的『北上避暑』旅居生活,嘗試一種全新的『深度旅居』模式。她們不再滿足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而是選擇租房『安營紮寨』,像當地人一樣生活,伴著稻香入睡,在鳥語花香中醒來。
炎炎夏日,避暑納涼成為廣大游客的新需求,肇東市瞄准旅游市場吹起『清涼風』,發揮哈爾濱都市圈『近城優勢』與『生態稟賦』雙重加持,精心做好『避暑+』文章,推動旅游與農業、文化、體育、科技、創意設計等跨界融合相互賦能,不斷催生新業態、生成新場景,豐富旅游線路和產品,提昇『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品質,精准滿足游客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放大旅游對提振消費的帶動效應,讓更多『農文旅流量』變成『消費增量』。
田為『紙』,稻為『墨』!『稻田也可以變得這麼浪漫,充盈無盡的詩情畫意,讓人賞心悅目。』每天,馬躍華和姐姐都會來到稻田公園,27畝稻田將農耕與藝術相融,選用紫色、紅色、黃色、黑色等特色水稻品種,由人工精准插秧,根據不同的圖案、顏色,在田地間栽種不同顏色水稻苗,形成色彩對比差異,勾勒出以大地作紙、水稻為墨的稻田畫,既保留傳統農耕文化底蘊,又融入現代潮流設計的創新元素,『種』出黑土地的浪漫韻味,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成為承載生態農業、科普教育、觀光旅游、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多功能旅游景點。
『一天好幾次來稻田公園開始「候鳥式」旅居生活,閑談中了解當地特色文化習俗,傍晚跟著當地村民一起跳廣場舞、扭秧歌,已經從「單純躲熱」昇級為「深度體驗」。』馬躍華興奮地說,還參加了肇東第二屆半程馬拉松賽,『活力樂安』廣場音樂會,品味了小區鐵鍋燉昇騰的香氣、鍋包肉的金黃酥脆、燒烤攤的煙火氣……都成了她們每日味蕾最真切的期待,帶來持續不斷的『舌尖』上驚喜。
稻禾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水稻的清香。隨著水稻不斷生長成熟,稻田畫的顏色也出現不同變化,視覺效果更加立體逼真,在扮靚鄉村的同時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打卡。『真好看,這稻田畫真美!顏色各異的水稻勾勒出獨特景觀。』北京游客徐寶珠贊嘆說。登上觀景臺俯矙,圍繞數字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質量農業為主題的三幅巨型稻田畫映入眼簾,稻田以翠綠為底板,紅黃橙紫黑等多種彩色水稻苗點綴其間,勾勒出農捨、糧倉、樓房、飛機、高鐵等圖像,形象繪制出鄉村振興『魅力肇東』『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等農業藝術景觀圖案,並配上『寒地黑土松花水』『肇東香米味最美』等宣傳語,不僅僅是一幅幅美麗的稻田畫,更是一張推介肇東特色旅游的請柬。目前,融入地域文化、農業元素的稻田畫,日均接待游客千餘人次,成為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亮麗名片。
『我分享朋友圈了,讓大家都瞧瞧,稻田畫巧妙地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創意相結合,既表達鄉親們種好糧,建設新農村的決心,又實現鄉村越來越美、生活越來越好的追求。』從上海返鄉『避暑』的王萍說,為了讓孩子暑假過得更加快樂和舒適,帶著全家回家鄉游玩,稻田公園留下了孩子奔跑的足跡,濃密樹蔭下留下愜意野餐,成為她家延長停留、深度融入的重要動力。據了解,稻田畫從5月份開始插秧制作,進入7月份呈現出最佳觀賞效果,觀賞期將持續至10月份。『9月份水稻成熟至金黃色,稻田畫更漂亮,另有一種詩情畫意的自然美。』附近五湖村曲家屯農戶李建國說。
隨著稻田畫旅游『昇溫』文化『加碼』,肇東市不斷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檔昇級了公路、停車場,新修了時鍾廣場、口袋公園、公汽站點,提昇文旅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振興路,讓傳統水稻煥發新生機,美麗稻田變身旅游資源,續寫出『稻語自然』新篇章,初步形成了『避暑+運動+度假+文化體驗』的復合型旅游消費新場景,取得了提高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新成績。
沿著稻田公園木質休閑棧道,漫步在450畝稻田內,在充滿田園風情的『稻田等夕陽』『網紅打卡點』景點裡休憩小聚,在『耕牛與農人』『汲水和除草』等稻草制作的水稻生長歷程景觀旁分享照片,躺在『稻田戶外長椅』上稻穗輕吻鄉愁,都為游客提供了沈浸式觀賞體驗。『稻草人穿著東北特有的花花衣褲,吊足了游人胃口,引得大家駐足久久觀望,明年推薦更多朋友也來「避暑」。』福建游客劉小兵高興地說。
田埂旁,憨態可掬的小胖熊等卡通人物在稻浪間騰躍,將研學、稻田攝影等活動推向高潮,成為游客領略農耕文化、拍照打卡的好去處。並帶動周邊民宿、農家樂等新業態,將豐收的圖景拉得滿滿,助力村民捧起旅游『金飯碗』。近年來,肇東市依托千年文化底蘊和優質黑土資源,以科技賦能、文化鑄魂,以稻田藝術為切入點,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文化體驗+生態旅游』轉型,打造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稻田畫『引客』來,帶動周邊村屯定制農業加速昇級。東發辦事處搶抓位於樂安新區核心區域的優勢,發展定制農業3000畝,吸引游客前來『掃貨』。五湖村、東發村利用農戶『房前屋後』閑置菜地,種植原生態、農家味蔬菜品種,設置30~120平方米微型菜園258區塊,提供全托管、半托管、共享小菜園定制服務模式,依托游客定制認領,體驗親手耕耘、收獲田園樂趣等方式,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時,五湖村186棟蔬菜大棚分戶定制種植茄子、辣椒、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在成熟時通過舉辦采摘節、開設親子農耕課,年接待游客超過1000人次。同發村1200畝水田種植優質水稻品種,瞄准一畝田、訂購一家米定制服務,提供品種選擇、田間管理、加工包裝全流程服務,定制收益可實現3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