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季節空檔打工月純掙6000元
東北網綏化9月15日訊 ( 張亞新 特約記者 段金林 ) 隨著農村現代機械化的大量投入,過去一個月乾完的農活,現在一兩天就利利索索地乾完,出現大量階段性空檔時間。慶安縣歡勝鄉巧妙利用這種空檔期,采取多種服務措施,開闢群體彈性崗位,使得農民農閑收入超過農忙,月收入6000元以上,這種助農增收的新路徑,讓農民拍手叫好。
農民種地的空檔大多出現在春耕完成,夏鋤結束,秋收開始前,一般有兩個月的時間,要把這段時間及時應用起來,做到務農打工兩不誤,必須應時准確為農民找到彈性崗位,讓農民一天不誤地上崗到位。為此歡勝鄉緊緊抓住三個環節,搞好點對點服務。
崗前准確掌握信息。他們在鄉裡南北兩片分別建立勞務合作社,專門收集各地用工信息,利用電子屏繪制成地圖,張榜公布信息;在季節工用量較大的地區建立信息驛站,盛產大蔥的山東章丘、沿海城市的大連、盤錦等城市都建有信息站;同時還在鄰近歡勝鄉地區設立用工熱線,一旦發現用工信息及時報告。這些信息平臺確保了信息傳遞及時准確。
上崗應時到位。由於季節工隨時應用,又不可錯時,為確保做到應時到位,鄉裡為農民工提供了三項服務。建立快招通道,當他們監測到營口要趕制一批外貿海鮮訂單用工,鄉裡迅速召集180名農民工,按要求一天內完成面試體檢,確定了合格上崗人員;租用專車輸送上崗人員,並提供中途的食餐住宿,一直送到上崗地點;鄉政府派出乾部帶隊到打工群體集中區搞好對接協商,安排好工作報酬、食宿等事宜,使他們能夠舒心安定地在外地打工。
崗後處置遺留問題。空檔的季節工,一般走得比較匆忙,有些疑難問題來不及解決,鄉村建立回訪制度,發現問題及時上門解決處理,解除打工人員後顧之懮。沒完成的農活派人及時解決,家中有病人派人照顧。特別是處理好工薪及時兌現,確保工資全額付給。打工出現爭議時,鄉乾部及時出面處理;對外地打工的集中地,相應組建一定的組織機構,落實好牽頭人,盡力做到抱團打工。
歡勝鄉這種與農時同頻共振的務工模式,受到農民的歡迎。一是報酬大多都是高額,季節籌集招工大多是拔大蔥、摘水果、起人參、處理海鮮等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所以用工單位給予的報酬較高。浙江一家空調配件廠緊急完成一份訂單,對到廠打工人員包吃包住,月薪6500元,同時報銷路費。二是農閑變農忙還掙錢。利用農活空檔打工,與農活不衝突,可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這是一種雙向需要的好路徑。三是季節群體外出抱團打工,有人組織有人管理,工薪、安全等方面都有保障。農民希望這種模式持續開展下去,讓它充滿活力與生機。
編後話
機械化解放雙手,也『釋放』了農民時間。慶安縣歡勝鄉以精准服務激活農閑空檔,崗前建信息網、崗中保輸送、崗後解難題,既破解了農民『務工無門、出門懮心』的難題,更讓『農閑收入超農忙』從願景變為現實。
這種與農時同頻、與民心共振的探索,精准找准了鄉村振興的『民生小切口』,立足農民時間資源與增收需求,以組織化、規模化服務將零散空檔轉化為『增收黃金期』,讓農民守好『糧袋子』的同時鼓起『錢袋子』。期待這一接地氣、見實效的模式廣泛推廣,讓更多農民在機械化時代的農閑時光裡收獲幸福感,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