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劉洋 全媒體記者 陳驍

『師者,人之模范也,無德者無以為師。我認為教師與其他職業不同的是,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學生。』
李輝,綏化市第四中學政教主任、道德與法治教師。她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生培養的目標,並針對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思想動態,積極推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從參加工作至今,李輝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因其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和碩果累累的教學成績,獲得了諸多榮譽。她先後榮獲省級思政教育專家、市教育系統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同時,她的《憲法的力量》在全國青少年法治教育課堂省教學現場賽課展示課中獲得一等獎,策劃的《助力二十大,科學反邪教》獲得省一等獎,並多次主持、參加過國家、省市等各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和探討。
心中有愛 做孩子們的『暖心人』
『平和中有智慧,平淡中有堅守。』這是對李輝教學生涯最好的詮釋。
今年是李輝任教第34年,她始終立足於教學一線,除了關心孩子的學業外,特別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新時代的教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是學習者和研習者。而政治教學,則更注重於德育的培養,我教會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做人、做事的道理。』
為了做好孩子們的『暖心人』,李輝研磨教法、學法,進一步了解學生、欣賞學生。她通過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將生活滲透教學,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學會走進生活、熱愛生活的品質。
在李輝教的學生中有個孩子叫小鄧,平時調皮搗蛋,上課不是擺弄手中的筆,就是東張西望,甚至用手偷偷拽前桌同學的衣服,不但自己無法認真聽講,還嚴重影響課堂紀律。
李輝通過多次找家長溝通和課後交流,發現小鄧有著輕微的『學習障礙』,為了幫助小鄧更好地融入班集體,跟上學習進度,她以生活為切入點,和孩子聊他喜歡的物品、事物,探討著彼此感興趣的話題。伴隨著深入交流,孩子和李輝越聊越多,越聊越投入,小鄧也一點點敞開心扉。
在一次主題課中,學生們正在觀看愛國影片,小鄧突然站起來大聲地說:『老師,我想考軍校,做一名飛行員,長大後保家衛國。』雖然言語激動,卻贏得了班級所有同學的掌聲。
從那以後,李輝發現小鄧有了明顯的變化,他上課不再『溜號走神』,課後也能很好地與同學交流玩鬧。李輝也加大對小鄧的呵護,課上從基礎提問、感興趣的提問,幫助他建立學習的自信和興趣;課下創造機會讓他參與興趣小組和社會實踐,培養他的動手能力。一路走來,在李輝的耐心陪伴和呵護下,小鄧變得陽光快樂,積極上進,向自己的既定目標邁進。
這樣的示例在李輝的身邊不勝枚舉。李輝說:『孩子的轉變,就是她最大的心願,孩子的快樂就是她最大的期盼。』
深耕講壇 讓思政課充滿『歡聲笑語』
立德樹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這一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
但如何將思政課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避免其成為『額外負擔』『枯燥乏味』的代名詞,是李輝從教以來不斷追求探索的目標。
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李輝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高度重視『方法融入』,將『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達到內化於心的教學效果。
為了不斷提昇自己,李輝潛心研究,不斷創新,將教學經驗總結、整理,以課題形式歸納完善,去年形成獨具特色的立體化多元教研模式。她以學校黨建為引領,以學校為軸心,以青藍工程為築基,以青年教師為助力,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為個體,以學生為目標的『一軸三幅』,以點畫圓的輻射式科研培訓,由於效果顯著,在其他省市科研培訓團隊作為經驗介紹得以推廣。
同時,李輝作為政治教研組組長,20多年時間帶領政治教研團隊,組織教研組共同備課,共同研討,共同總結,發揮集體智慧和結晶,共研、共析、共思,將每一節思政課都當成精品課,形成四中政治組的特色教學風格,深受家長學生的喜愛。
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經驗的傳承和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李輝深知其中的道理,她利用課餘時間不斷學習,主持、參與國家、省、市、區的課題研究和探討,並且作為綏化市兼職教研員,不僅與學校的團隊共同努力打造濃厚多元、科研型專業學校而努力,更與其他優秀教師一同為全市大中小學一體思政課的發展而努力。
癡心育人 創新獨特的『德育模式』
『思政課不能拘泥於課堂,更要走出去。』
憑借多年的教育經驗,李輝深刻認識到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是開展實踐性文化活動的載體,對於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激發文化情感共鳴具有重要作用。她將校園文化活動『變成』學生參與度最廣、形式最靈活的第二課堂,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使其成為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延伸,實現寓教於樂、以文化人。
堅持德育為先,加強德育教育。2013年,接任學校政教工作以來,李輝作為政教主任,不僅要做好一線教學工作,更要注重學生的德育養成。組織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大型活動,將學與育結合,知與行合一,將德育滲透,形成一套四中獨特的德育模式,以家校共育為基准,以安全與立德、法治與心理兩個環節開展有序的活動,在學校的引領和支持下,組織開展了藝術節、演講比賽、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匯演、建黨百年的雲享會等主題教育活動,給予學生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實了學生的人文氣息,不斷提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同時,李輝帶領政教團隊,開展了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帶領學生們走進萬康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禁毒所等,在實踐中,讓孩子們學會感恩、關愛老人、學會善待、關懷弱勢群體,讓他們懂得法不可違,懂得毒品的危害,感受生活的美好。
學校和社區是教書育人的一塊重要陣地。李輝充分發揮學校、社區和家長學校作用,建立家、校合作協同機制,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普及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和疫情防控知識。深化『百萬大手牽小手』活動,加強對問題未成年人的幫扶和法律引導。落實、組織家長觀看省市大型家庭教育講堂,打造家校微信平臺,用學校公眾號記錄成長的點滴。
『擇一事,愛一生』,李輝時刻銘記教育的溫度,在教育路上溫暖前行,靜待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