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東
在安達市老虎崗鎮,孔德平的故事被鄰裡傳頌。她看似瘦弱的肩膀,不僅扛起了養豬、種地,悉心照料年邁多病的公婆的重擔,更在柴米油鹽之外,用一支筆耕耘出詩意人生,成為省級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其作品曾在《詩選刊》等刊物上發表,並多次獲得市級獎項。生活給予她重壓,她卻報之以歌,將堅韌、孝道與對生活的熱愛,譜寫成動人的篇章。
1988年,孔德平高中畢業後回鄉務農的同時,學習服裝裁剪增加收入。婚後,她生有兩個女兒,她放棄了縫紉活開始了養豬生涯,這一乾就是20多年。與此同時,照顧公婆的重任也落在了她的肩上。丈夫常年在外,公婆一旦身體不適,她總是第一時間安排就醫。有一次,她獨自攙扶腰疼的公公去醫院做CT,走過高高的臺階時,醫生見狀感嘆:『這是您女兒吧,真孝順!』孔德平笑著回答:『我是兒媳婦。』這朴實的回答背後,是日復一日的付出。
公公脾氣不好,又患上小腦萎縮,行為舉止常令人哭笑不得。婆婆則愛嘮叨,對瑣事多有挑剔。面對這些,孔德平展現出了極大的包容與耐心。她把公公當作需要呵護的孩子,對婆婆的要求也盡量滿足。鄰裡鄉親無不羡慕孔德平的公婆:『老兩口真有福氣,攤上這麼個好兒媳!』然而,這份孝心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委屈,她只能默默咽下。
寫作,成為她生命中的一束光。2017年,她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安達新農村大喇叭》主持人任淑珍,這也點燃了她心中潛藏已久的文學火種。她加入了安達市詩詞協會,正式踏上了創作之路。筆尖流淌,成了她宣泄情感、忘卻煩惱與勞累的良方。生活的艱辛、照顧老人的不易、內心的委屈與堅韌,都化作了創作的源泉。她的詩作開始頻頻亮相於《綏化晚報》《長風文藝》《北國詩風》《微型詩選刊》《華夏詩歌新天地》等報刊雜志,至今已發表近幾百首現代詩與古體詩,三次獲得市級獎勵,並有作品入選《戰疫》《百年紅船》等重要詩集。如今,她不僅是安達市詩詞協會會員,更躋身中國詩歌學會、黑龍江省詩詞協會和華夏詩歌新天地協會。
創作,讓孔德平的生活煥發出新的光彩。她不再是那個默默隱忍的農家婦女,而是在土地上耕耘、在豬捨裡忙碌、更在詩詞行間飛翔的『多面手』。她瘦弱的肩膀,扛起的是沈甸甸的家計,是孝老愛親的責任,更是對精神家園的不懈追求。孔德平用她的行動證明,生活的重壓之下,依然可以心懷詩意,讓陽光灑滿每一個平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