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抗聯路(八)
文/攝 特約記者 鄒建宇 於洋 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劉華鵬


肇東市有一個鄉鎮的名字始終與一位抗日英雄緊密相連,這座以英雄之名命名的鄉鎮,承載著一段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8月8日,我們走進明久鄉明久村,追尋姚明久烈士的足跡,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家國情懷。
在明久村我們有幸找到了姚明久烈士的孫子姚永君與曾孫姚宏宇,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家中,向我們展示了抗聯時期的一些老物件。70歲的姚永君老人為我們講述了姚明久烈士抗戰時期的事跡。
姚明久1911年生於吉林省雙城府的一個鄉村郎中家庭,幼年時隨父親逃荒到肇東縣金山堡屯(今明久鄉明久村)。受父親的影響,姚明久從小學了一些治病問藥之術。他還讀過私塾,練習過武術,頗有些文化,可謂文武雙全。1931年,正值日本侵略者發動侵華戰爭,姚明久懷著救國救民之心決定離開家鄉,輾轉加入到東北屯墾軍第一旅苑崇谷部騎兵第三團,隨後參加了江橋保衛戰。在這次阻擊戰中,姚明久胸部重數彈,其中有一顆子彈穿透肺部。由於醫藥不足,在手術時,姚明久拒絕醫生打麻藥,叮囑醫生把麻藥留給其他傷員,他強忍劇痛,在沒有打麻藥的情況下,硬是讓醫生從胸腔裡把子彈取了出來。
江橋阻擊戰結束後,由於姚明久的傷勢嚴重,不能繼續留在部隊,不久便脫下軍裝回到了老家肇東縣金山堡屯(今明久鄉明久村),以行醫為掩護,在『三肇』地區繼續進行抗日活動。姚明久為發展抗日組織、宣傳抗日活動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共龍江工作委員會領導人高吉良的幫助下,1940年7月14日晚上,在金山堡小學正式成立了北滿抗日救國總會金山分會。姚明久任組織部部長,負責掌管北滿抗日救國總會金山分會的印章及會員名單,並兼任對外聯絡負責人。為保密,姚明久將印章和會員名單、重要文件等藏在自家屋內東北角的紙棚裡。據姚永君描述,這些重要文件曾引起日偽軍多次尋找,日偽軍將姚明久家的紙棚戳了很多個窟窿但未找到文件,保護住了會員的安全。
1940年12月,偽滿政府和日軍討伐隊對『三肇』抗日民眾和中共地下組織進行了瘋狂破壞。2月1日,龍江工委的地下秘密活動據點遭到破壞,漢奸帶著敵人突然搜查了龍江工委機關,中共『三肇』地下黨組織成員名單、『三肇』抗日救國會領導的名單等重要文件落入敵人手裡,姚明久的名字就在其中。2月13日,姚明久被捕,臨行前姚明久對家人說:『抗日是一定能勝利的,日本鬼子非趕走不可,犧牲我一個人不要緊,同志們會接著戰斗下去,離勝利不會太久的。』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姚明久寧死不屈,就是不交代抗日救國會的任何秘密。1941年3月22日,姚明久被日偽當局槍殺,時年30歲,烈士的遺體被沈入冰窟窿裡,姚明久的家人連屍首也沒找到。
『太爺爺當年守護的是家鄉的安寧,現在我們要守護的是鄉村的振興。』姚宏宇如今任職明久村黨支部書記,作為烈士的後代,他深感自豪。他用家中的廂房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接了數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正在建設當中的姚明久紀念館也即將完工,將成為新的教育基地,繼續傳承姚明久烈士的革命精神。
姚明久烈士的精神在明久村代代相傳,激勵著村民們不斷前行。他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用實際行動告慰先烈,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明久村,每一塊土地都銘記著英雄的故事,每一處風景都承載著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