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先行 服務下沈
我市推動『公法伴游』融入文旅全鏈條
全媒體記者 李欣楊
近期,市司法局積極整合司法行政部門資源優勢,細致謀劃、紮實推進,在全市推動『公法伴游·四季無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機制落實落靠,以法治力量為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健全機制強統籌,築牢『法旅融合』基礎。市司法局從頂層設計入手,推動『法旅同行』協同格局成型。制定《推進建立『公法伴游·四季無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機制的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建設要求、功能定位及職責分工,統籌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公證仲裁等職能,將多元法治服務融入旅游資源開發、文旅規劃及文化保護,構建『法治+文旅』融合發展機制。
明晰權責邊界,構建部門聯動工作合力,明確司法、文旅職責分工,建立『1+1』職責分工體系,確保工作責任有效落實。北林、望奎、綏棱司法局就協同機制建立、重點工作推進、景區站點建設等問題與當地文旅部門、景區負責人開展會商座談會,建立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形成『景區—文旅—司法行政機關』點對點快速響應機制。
量化建設指標,規范運行護航景區發展。結合景區等級、景區類別、地域分布、季節客流等關鍵因素,量化『24+N』工作建設目標,即選取確定全市全部重點A級景區(共24家),設為建設任務,做到全市A級景區『公法伴游·四季無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全覆蓋,並實現有效運行。截至目前,望奎縣林楓故居紀念館、明水縣雙利文旅小鎮、蘭西縣黃崖子關東民俗文化旅游村、青岡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等11家重點景區工作站已完成設立投入使用,累計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等服務118次。其中慶安、綏棱整合景區周邊司法行政資源,在原有景區、林業局司法所、調解室的基礎上進行昇級改造,在慶安縣望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慶安縣柳河生態旅游度假區、綏棱縣林業局生態文化旅游景區建立獨立工作站,配套設置辦公室、諮詢窗口和服務人員,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糾紛化解等面對面服務。
聚焦法治需求,加強機制服務宣傳推廣,聚焦游客及景區周邊配套經營服務人員法治需求,精心組織法律服務團隊,深入景區、廣場公園、城市商圈開展『公法伴游·四季無懮』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站點服務+流動宣傳』模式,向過往游客、群眾推廣『公法伴游·四季無懮』品牌標識、工作機制,介紹景區工作站職能和服務范圍、方式,並針對游客常見的法律問題,如旅游合同糾紛、人身財產安全保護等,進行詳細解答。發放『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便民聯系卡和『龍法通』小程序宣傳單,向游客和群眾詳細介紹熱線和小程序的功能及獲取方式,告知游客若遇到法律問題,可隨時通過登錄『龍法通』小程序或撥打『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獲得7×24小時免費諮詢服務和法律服務指引,將法律服務供給全面融入文旅產業中。
創新載體惠民生,拓展服務覆蓋范圍。結合營商環境優化,市司法局創新服務載體,讓法律服務惠及更多群體。出臺《法潤營商—綏化市司法局民營經濟法律服務指引清單》,專門增設『公法伴游·四季無懮』品牌介紹章節,針對企業職工節假日旅游需求,詳細說明機制內容與『龍法通』小程序使用方式。清單除紙質版外,同步制作電子版推廣二維碼,企業職工與群眾掃碼即可下載查閱,實現『一掃下載、一碼即得』。通過『法治體檢進企業』等活動,清單被廣泛推廣,有效提昇群眾獲取文旅法律服務的精准度與便捷性。
如今,『公法伴游·四季無懮』機制已成為綏化文旅發展的『法治護航者』,既為游客築牢權益保障防線,也為涉旅主體規范發展注入動能,持續優化文旅消費環境,助力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