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青岡老區村:在抗聯足跡裡觸摸不朽精神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8-28 字體:

——重走抗聯路(九)

特約記者  段宏偉  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劉華鵬

  8月13日,車輪碾過鄉間水泥路,兩旁的鮮花像紅色的火焰在風中跳動。8月的青岡大地,暑氣尚未消退,我們追隨著抗聯線索,走進青岡縣的革命老區村——民政鎮保安村。

  走進保安村內的青岡縣革命老區紀念館,其中收藏著青岡老區村最厚重的歷史記憶,從泛黃的情報底稿到鏽跡斑斑的步槍,從村民捐贈的老棉被到復原的戰斗場景,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80多年前,這片土地上驚心動魄的抗聯故事。

  在第一個區域中記載,1929年,中共滿洲省委派中共黨員朴元赫來到青岡傅家店也就是現在的保安村,在這裡成立了中共青岡特別支部委員會簡稱青岡特支,從此青岡特支在滿洲省委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地下活動進行革命斗爭。一張泛黃的油印小報《星星》展示了青岡特支宣傳黨的主張,抨擊日寇的侵略罪行,揭露反動統治的黑暗。青岡特支為我黨開闢新區培養了大量的黨、團骨乾,有力地支援了新區的革命斗爭。

  走進第二個區域,一組圖片上刻畫了青岡特支在德勝鎮榮花村開展的一個又一個活動。青岡特支在大雨成災、糧食減產時發動抗糧抗息斗爭組織帶領傅家店、二屯和周邊幾個村屯的200多名青壯年農民,圍住了地主趙世煥家的大院,要求分田減息,取得重大成功,這次事件讓老百姓進一步看到了黨組織團結群眾的凝聚力、戰斗力,更加堅定了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信心。

  昌盛鎮宏偉村,是少年英雄吳玉江的家鄉。1939年,東北抗聯第十二支隊代理隊長徐澤民到青岡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發展抗聯隊伍。當時年僅14歲的吳玉江被發展成了一名抗聯戰士,同哥哥吳玉山一起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革命道路。1941年2月敵人抓捕了吳家上上下下13口人,15歲的吳玉江和家人在獄中遭受了嚴刑拷打,但仍然守口如瓶沒有向敵人吐露一個字。1942年2月也就是被捕後的一年,吳玉江在獄中犧牲,年僅16歲,成為抗聯隊伍中的少年英烈。

  一座半身銅像佇立在第四展區當中,這座半身銅像就是出生在青岡鎮東郊村的抗日英雄趙祥。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部給趙祥發來了委任令,任命他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二支隊駐青岡游擊隊大隊長,帶領青岡人民開展革命斗爭。1941年,趙祥在營救共產黨員徐澤民時由於被壞人告密不幸被捕,被捕後趙祥遭受了各種嚴酷的審訊和折磨,但是任憑敵人使用多麼殘忍的手段趙祥仍然不改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寧死不屈,最終慷慨赴義。在趙祥犧牲後敵人殘忍地把他的頭顱斬下掛在了青岡的南城門示眾。

  最後一個主題區展示了興華鎮通河村的抗日歷史,著名抗日將領、抗聯第三路軍第六支隊政治部主任於天放,都曾在這裡率部殺敵。1938年—1941年,於天放曾率36名抗聯戰士來到青岡縣興華鎮的楊樹林屯(今通河村),開展抗日宣傳,建立抗日救國團體,進行抗日游擊活動。1941年7月的一天,於天放部與日寇在楊樹林屯進行了激戰,日寇傷亡較重,為了保存實力,於天放率領抗聯隊伍決定撤出戰斗。當於天放率領部隊轉移的時候,村裡的抗日團體主動為部隊當向導,群眾也為抗聯隊伍捐助了糧食、衣物,從此,很多愛國村民抗日熱情更加高漲,開始自發抵制偽政權積極配合抗聯,開展對日寇的斗爭。

  這座鄉村紀念館,就像一位沈默的老者,守護著青岡老區村的集體記憶。離開青岡時,夕陽西下,餘暉灑在老區村的屋頂上,仿佛給這片黑色的土地鍍上了一層金邊。當年傳遞情報的羊腸小道,如今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當年掩護過戰士的民房,如今成了充滿歡聲笑語的農家院。但不變的是,那種不畏強敵、不屈不撓、愛國愛鄉的抗聯精神,依然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