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抗聯路(七)
文/攝 劉麗婧 特約記者 張靜怡 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劉華鵬


8月6日,沿著蜿蜒的鄉路走進蘭西縣曾被戰火浸染的革命老區,一個個鮮活的英雄故事,如同穿越時空的火種,讓80年前那段浴血奮戰的歷史依然滾燙。在這裡,抗聯精神從未遠去,正以獨特的方式在新時代續寫著傳承的篇章。

『就是在這個公路上,抗聯部隊伏擊了日偽軍的卡車。』在蘭西縣紅星鄉武家村,村書記王振帶我們來到了伏擊戰所在地,向我們講述了當時大武家窩堡伏擊戰的情形。當時戴鴻賓帶領抗聯十二支隊來到蘭西縣城西北的大武家窩堡屯一帶,他們把70人的隊伍分成兩撥,一部分藏在公路西側高粱地裡,另一部分則利用夜幕隱蔽到公路東側的谷地裡,伏擊從縣城出發的日偽軍車輛,直到敵軍進入伏擊圈時,一聲令下,70多支槍口齊齊對准敵人,只見車上的敵人鮮血迸流,一個接一個地倒在車上,車上的油桶也被打燃。這場短兵相接的戰斗,只持續了5分鍾,擊損了一輛敵軍車,打死了十幾個日本兵,而抗聯沒傷一兵一卒,大獲全勝地奔向新的征途。站在當年的伏擊戰公路旁,腳下的瀝青路平整寬闊,很難想象80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激戰的戰場。王振指著公路兩側的田野說:『現在這大片的玉米地,當年就是高粱地和谷地,抗聯戰士們就是借著莊稼的掩護,打了這場漂亮的伏擊戰。』
來到蘭西縣紅光鎮義發村,蘭西縣革命老區紀念館就坐落於此,館內展出著抗日戰爭浴血奮戰14年的宣傳圖片,繪就了抗戰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館內還展出著武家村、富河村、河口村、復興村、城安村、長新村、春嶺村、雙堡村、榮泰村、永久村等革命老區村的情況,介紹了徐澤民、於天放、馬佔山、戴鴻斌、許亨直等抗聯英雄在蘭西縣活動的事跡。
館內還記載著許多著名戰役的情景,志願者代表吳卓為我們介紹了著名的三合成戰役。1940年農歷八月初二,東北抗聯六支隊在於天放的帶領下來到蘭西縣北安鄉三合成屯,收到前哨戰士報告,敵人正從青岡、蘭西交界向這裡移動,於天放緊急集合隊伍,佔據公路兩側有利地形,准備迎戰。一會工夫,只見敵軍坐著汽車沿公路開了過來,戰斗即刻打響,7挺機槍同時開火射向敵群,敵人看到抗聯火力很猛,就開始用炮向屯裡猛轟,屯北的戰斗一打響,西部和南部的偽軍四五百人配合北面敵人從三個方向向抗聯陣地包圍過來。敵眾我寡,形勢對抗聯十分不利,為保存力量,於天放決定留下一個班由朴吉松斷後,大部分隊伍往東撤,朴吉松帶領戰士奮力阻擊敵人半個多小時,等隊伍走遠了,他纔帶著擔任掩護的幾名戰士撤出屯外。三合成激戰打死七八名日軍,打傷幾十名偽軍,六支隊有1人犧牲、8人負傷。
站在紀念館內,凝視著這些珍貴的歷史圖片和文獻,仿佛能夠聽到當年戰場上槍炮的轟鳴,看到抗聯英雄們奮勇殺敵的身影。他們的英勇事跡,如同璀璨星辰,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的精神如同不滅的燈塔,指引著一代又一代蘭西人在建設家鄉的道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