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8月15日訊 ( 姚楊 張海玥 ) 傍晚時分,明水縣明源社區黨建責任區活動中心的燈光暖意融融,乒乓球桌旁,13歲的張同學正揮拍扣殺,汗水順著額角滑落;隔壁活動室裡,20多位中老年居民跟著老師舒展四肢,八段錦的口訣聲伴著輕柔音樂飄出窗外……這是社區『夜校』最尋常的圖景。
『以前晚上遛彎總覺得冷清,現在這兒比公園還熱鬧。』65歲的李紅擦著額頭的汗,手腕上的玉鐲隨著抬手動作輕輕晃動,『你看我這腰,練了兩個月八段錦,彎腰買菜都不費勁了。』她身邊的張娟正對著鏡子調整動作,笑著接話:『上周的養生課教了拍打操,我回家教給老伴,現在他天天催我來上課呢。』
社區辦公室的公示板上,課程表用彩筆標注得密密麻麻:周一至周六每晚六點到八點,乒乓球、健康講座、手工課輪流登場。『剛加了親子烘焙課,報名電話一上午沒停過。』社區工作人員指著登記表,指尖劃過『需求建議』欄裡『希望開書法班』的字跡說。
與此同時,明新社區共享自習室裡,臺燈組成的光帶映亮30多張專注的臉龐。應屆畢業生王璐把資料鋪滿桌面,筆在申論試卷上快速游走。『在家學習總被弟弟吵,這裡從早八點開到晚十點,比圖書館還方便。』她抬眼看向窗邊,幾位白領正對著電腦上網課,輕輕地敲著鍵盤。
自習室的書架上新添了20多本考證教材,管理員張玉正給飲水機換水桶,『上周有居民說想帶筆記本電腦來,我們當天就加裝了六個充電插座。』牆角的意見箱裡,『建議增加護眼臺燈』的紙條已經被紅筆標注『已落實』。
從夜幕下的歡歌到燈光裡的專注,明水縣的社區服務正循著居民需求的軌跡生長。正如明源社區負責人所說,民生實事不在大小,能讓居民覺得日子更順心,就是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