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義彬 特約記者 段金林

近日,筆者來到慶安縣柳河鎮新柳村采訪了抗日老兵楊友。今年95歲的楊老,是慶安縣仍健在的唯一抗日老兵。只見他身體消瘦、個子高高,腰不彎、背不駝,像一根旗杆站在那裡,不失老軍人的姿態。
楊老聽說我們前來采訪他抗戰事跡,那雙深嵌在眼窩裡銳利如劍的眼睛頓時閃著光芒,用高亢的口吻,斷斷續續地說:『我哪裡有什麼光輝事跡,那都是抗日軍民齊心驅日寇,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值得懷念,也值得慶典。』接著楊老滿懷激情,娓娓道來他親身經歷的往事。
1930年,楊友出生在山東省一個貧苦家庭,4歲時隨父親漂泊到慶安縣柳河鎮新柳村。7歲就開始給地主家放豬放羊,受盡了苦難。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鐵蹄踏進中國東北大地,第二年的六月,日軍對慶安狂轟濫炸,隨即侵入柳河鎮新柳村。年幼的楊友親眼目睹外寇在這裡的燒殺搶掠,民不聊生。為此他恨透了日本鬼子,恨不得一刀宰了他們。1936年11月,抗日聯軍西征部隊進駐慶安,在柳河鎮一帶山區建起了密營,讓小小年紀的楊友有機會接觸到抗聯戰士。他借著放豬的機會,一有時間就跑到密營,聽抗聯戰士講述抗戰故事,慢慢地加深了感情,抗聯也了解到楊友的人品性格,知道他膽大心細、正直勇敢,經常委托他探聽日軍情報。由於他機靈,年齡又小,沒引起敵人的注意,獲取的情報及時又准確。有一次,日軍在這一帶成立了守備隊,妄圖一舉消滅山裡的抗聯。楊友得到這一情況,立即報告了抗聯密營,抗聯做了應戰准備,精心設置了伏擊戰,打了一場漂亮的圍殲戰,贊揚他機智果敢。
楊友發現日軍設立了多條封鎖線,對山裡抗聯進行圍剿,妄圖把抗聯困死在山裡。他利用放豬的有利條件,把食品和糧食藏在帽兜和腰間,偷偷帶給抗聯戰士,由於經常帶些零碎食品,也解決了抗聯戰士的飢餓之困。那些年,楊友帶給山裡抗聯多少食品自己也記不清。
楊友並不滿足自己暗地裡當抗聯交通員,他想當一個真正的抗聯戰士。13歲那年,他找到附近的抗日隊伍,請求加入抗聯部隊。部隊乾部見他年紀小,吃不了當兵的苦,拒絕了他。楊友鏗鏘地回答:『再苦也趕不上當亡國奴苦,只要能趕走「小鬼子」,吃再大的苦我也心甘情願。』部隊乾部又說:『你當兵就不怕死嗎?』楊友堅定地說:『我參軍當兵就不怕死,在戰場上犧牲最光榮。』就是這樣,13歲的楊友被批准加入抗聯部隊,成為一名抗聯戰士。
頻繁的戰斗使得楊友目睹了老戰士的英勇頑強,為此他苦練軍事技術,槍不但打得准,手榴彈也投得遠,還能快速實施爆破,成為全支隊的爆破能手。有一次,楊友所在分隊被日軍包圍後又被分割,需要找到附近抗聯部隊支援。支隊先後派出兩名通訊員報信聯系,均沒有收到成果,這纔想到機智果敢的楊友。他接受任務後,化裝成敵軍的傳令兵,熟記敵軍的口令,徑直朝敵軍部隊穿插過去。由於他年齡小,遇事又沈著,在敵人軍營中穿行,並沒有引起敵人懷疑,歷經大半夜的爬山越嶺,終於找到友鄰部隊,多支抗聯部隊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進行合圍共殲,實現了勝利突圍。
楊友作戰機靈果敢,小小年紀就被提昇機槍班班長,這更煥發了他的斗志,連連立功授獎。日本依靠飛機的優勢,時常派出飛機對抗聯密營狂轟濫炸。有座密營建在萬城一帶的山區,四面環山,又有高大樹木遮蔽,比較安全。敵軍發現後要炸毀密營,先要炸斷一座木橋,以切斷抗聯退路。楊友班接受打落敵軍飛機的任務後,把機槍安置在山頂松林中,偽裝得也巧妙,敵人飛行員難以發現,根本沒有堤防密林中會潛伏著抗聯戰士。敵機剛一露頭,楊友一聲令下,兩架機槍同時開火,敵機冒著青煙跌落到山下。為此,楊友機槍班榮立集體一等功。
楊友在整個抗日斗爭中,榮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還被授予『獨膽英雄』稱號,充分彰顯了他英勇作戰的風采。
抗戰勝利後,東北抗聯進行了改編,楊友所在部隊編入東北野戰軍,他也成為解放軍中的一員,先後參加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並屢立戰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積極報名,入朝參戰。由於在戰斗中受重傷,被迫復員回鄉。組織安排他進城工作,他執意不肯,堅持回鄉務農,他說:『我在戰場上參加過數百次戰斗,雖然受過傷,但沒有死。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賺著啦,怎能過安逸日子。』
楊友回鄉以後,仍舊發揚軍人的奉獻精神,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實事:挑頭改造污濁的河水,讓百姓喝上乾淨水;參與整修村裡的主乾道,讓村屯變得美麗潔淨;村裡沒有休閑廣場,他帶領群眾興建起健身娛樂場地。他說,『讓百姓過上火紅日子,是我這個老兵的本分,也是我的追求。如今,我雖是九旬高齡的老人,但還有點餘熱,應該繼續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