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綜合

走進綏棱於天放紀念館 感悟抗聯英雄的赤子丹心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8-05 字體:

——重走抗聯路(二)

文/攝  郭麗  特約記者  李磊  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劉華鵬
 

  7月29日,走進綏棱縣上集鎮天放村,於天放紀念館就靜靜矗立於雨中,館內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文字,都在訴說著這位抗聯將領『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革命氣節。

  跟隨講解員的步伐走入紀念館,映入眼簾的便是於天放的雕像,於天放,原名於九公,1908年4月9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31年5月1日,於天放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共清華大學支部書記。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於天放投身抗日斗爭,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獨立師師長等職,在松嫩平原開展游擊戰爭,多次重創日偽軍。

  館中展出日軍侵華時期的種種罪行和於天放經歷的各種經典戰役,陳列著抗聯時期留下的文物,其中一個復原雕像非常惹人注目,那是戰士們烤火的場景,當時按照北滿臨時省委保存實力的指示,抗日聯軍西征時,陳雷、李兆麟、於天放根據戰士們行進時的經歷共同創作出了一首《露營之歌》,這個雕像便是復刻了當中的『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這一句詞,這就是抗聯戰斗時艱苦條件的真實寫照。

  據講解員介紹,天放村在偽滿時期稱向陽村,當時這裡地廣人稀,是一片茫茫林海雪原。1942年2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部任命於天放為軍政特派員,接替金策指揮第三路軍留在國內的抗聯部隊,同時組織開展地方群眾工作。於天放小分隊在抗戰活動中,與這裡的人民群眾建立起了血肉聯系。張祿、修富海等村民竭盡全力支持抗聯,為他們運送物資,傳遞情報,為了給抗聯送物資,村民們將鹽、糧、藥縫在棉襖夾層中躲避日軍的稽查。大雪封山後,抗聯所在的密營眼看就要斷了補給,於天放便決定藏於村中,在宋萬金屯小學當中以老師的身份隱藏。

        紀念館的『越獄場景』展區,展現了於天放被捕地宋萬金屯小學與越獄地的模型與照片。1944年,因叛徒出賣,他被捕入慶安縣監獄,後被轉押到北安省偽警務廳特高課收容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始終嚴守抗聯機密。當時,距離抗日戰爭勝利僅剩一個月,被關押在北安監獄的於天放深知,必須活著出去繼續戰斗。他與趙忠良悄悄擬好越獄計劃,暗中觀察監獄地形,用鐵鐐磨尖木片制作工具,趁看守換崗的間隙,成功撬開牢門鐵鎖,帶著戰友消失在夜色中,最終得知抗戰勝利的好消息。

  80年過去了,於天放的詩句『囹圄鐵窗寒冬度,草木蔥蘢虎歸山』依然在綏棱的大地上回蕩。這座紀念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精神的播種機——它告訴每一個人:英雄從未遠去,他們的信仰、勇氣與擔當,早已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指引著後人在和平年代續寫新的傳奇。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