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要向著光的方向,就算跌倒也會重新起航,把眼淚都變成閃亮的光,照亮心底最柔軟的地方……』7月17日晚,悠揚的歌聲和歡快的笑聲點亮了安達市任民鎮的夏夜。『村裡的孩兒』6周年時光音樂會在任民鎮中心學校草坪激情上演,音符乘著晚風掠過校園的每個角落,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著青春的動人交響。
李平和張雨,任民鎮中心小學的兩位『90後』音樂教師,帶領孩子們走出校園,走向越來越廣闊的音樂舞臺。音符伴隨著『村裡的孩兒』一路快樂成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他們兩人先後在2016年和2018年以特崗教師的身份走進任民鎮中心小學。『我們倆沒什麼別的想法,就想為農村的孩子做點什麼。』回憶起當時組建音樂班的心路歷程,李平和張雨十分感慨。他們本著『為農村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做點啥』的初心,一拍即合,在2019年成立了『村裡的孩兒』音樂班。『音樂班的LOGO是我設計的,一只展翅高飛的小鳥,再加上「村」字的首字母C,寓意著村裡的孩子們飛出農村,飛向更廣闊的未來。』李平說。
『剛開始,我和張雨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唱歌特別好聽,對旋律的掌握也比較准確。』李平他們倆一直認為音樂是學生成長之路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想法是好的,組建音樂班的過程未免會有一些曲折。『我們先是征得了學校領導和各個班級老師的同意,當時我們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為了滿足音樂教學需要,就用自己的錢購買音樂教學設備,為貧困兒童購置樂器,利用業餘時間外出進修學習。』張雨說。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把吉他,他們利用自己的資源淘到一些二手的便宜吉他送給孩子們,就是這些三五百元的吉他陪著音樂班走到現在。李平和張雨每天利用中午飯後一小時時間教學生們練習聲樂或彈奏吉他,6年來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他倆執著的腳步從未間斷。
面對有音樂天賦和熱愛音樂的鄉村孩子,李平和張雨一邊教授學生,一邊思考音樂教學的方向。近幾年,他們改編了多首流行歌曲,並把記錄孩子成長的視頻傳到網絡上,改編後的歌詞不僅正能量滿滿,還融入了不少『家鄉元素』,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暖陽下我迎芬芳,為家鄉把歌唱,黑色的土地多麼寬廣,養育了我成長……』『你溫暖了祖國的天空,可我們卻不能相擁,那保衛邊防戰士如此光榮,是感動……』『我不會再自卑,我不怕學習累,每當考試來臨的時候,我會笑應對……』這些愛唱歌的村裡娃儼然成了家鄉的『小小代言人』,有外地網友聽到歌曲後,留言感慨:『因為一群孩子,認識一座城市。』
從最開始的跑調,到勇敢地開口,再到唱響全國,淳朴的農家孩子在音樂班裡找到了音樂這個一生的朋友,也找到了過去由於種種原因被深藏心底的那個最自信的自己。承載著兒時的夢想,兩個人懷揣著不曾減退的熱忱、執著的心,6年來的傾情教授、陪伴,創編正能量的歌曲教孩子們演唱,使孩子們從不會唱、不敢唱到唱出校園,唱出綏化,唱出黑龍江,唱響全國,讓一群渴望放飛夢想而又缺少舞臺的農家孩子從此變得朝氣蓬勃、陽光自信。2024年,李平榮獲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李平和張雨選擇把絢麗的青春時光紮根於農村教育事業,影響著一批批音樂班孩子的人生走向,用美妙的音符,演繹著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用信念為學生的前行豎起了航行的燈塔,用愛心為學生的心靈注入了澄澈的清泉,用行動為學生的飛翔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句『就是想為孩子們做點兒啥』的朴素願望,讓孩子們在美妙的旋律中唱出精彩的人生,唱出夢想最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