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清晨,蘭西縣北安鄉北安村的張鳳義正在自家小菜園的蔬菜大棚裡采摘沾著露水的黃瓜。這些蔬菜將被打包發往哈爾濱金融學院教職工家中。『過去園子裡的菜吃不完都送人,現在學院老師花錢定制,一年能增收2000多元。』張鳳義笑著說。這處60平方米的小菜園,正是北安鄉發展庭院經濟促農增收的生動縮影。
2023年起,北安鄉黨委、政府聯合哈爾濱金融學院駐村工作隊創新推出『菜園認領』模式。學院教職工以每塊60平方米、年費1200元的標准定制菜園,農戶按需種植綠色蔬菜。目前參與教職工從17人增至43人,帶動脫貧戶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
『周末帶孩子來采摘,平時由農戶郵寄到家。』金融學院教師表示,這種模式既滿足了城市家庭對健康食材的需求,也讓農戶的閑置土地產生效益。鄉裡還配套建設了農特產品集市,帶動小米、笨榨豆油等土特產銷售。
北安鄉與省交通銀行的合作則探索出更大規模的『托管定制』路徑。交行每年投入10萬元,在平安村集中流轉20畝土地建設采摘基地,組織優質客戶開展農事體驗活動。僅去年就吸納務工300餘人次,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基地務工、集市銷售等渠道,戶均增收超2500元。
『從覆膜到采摘,每個環節都能賺工錢。』村民王淑芬算了一筆賬:自家兩畝地流轉金加務工收入,一年多了4000元進賬。基地旁新設的關東民俗體驗區,更讓游客『采完蔬菜住火炕』,形成完整的農文旅產業鏈。
北安鄉黨委、政府持續探索農戶庭院發展新模式。一方面,采取托管定制模式,與省交通銀行深度合作,投資打造采摘基地,組織銀行優質客戶開展采摘活動,通過流轉土地、提供務工崗位、設置集市等多種方式,帶動村民增收;另一方面,采取認領定制模式,發揮哈爾濱金融學院駐村幫扶作用,組織學院教職員工與農戶結對,發展定制小菜園,每戶預計增收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