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北方綠洲稻作研究所培育出88個優質品種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5-29 字體:

  東北網綏化5月29日訊 ( 特約記者 劉加明 張自峰 )       在我省第二積溫區核心地帶,一個始建於2002年的農業科研機構——慶安縣北方綠洲稻作研究所,歷經23載深耕細作,累計培育出88個優質水稻品種,其中『龍慶稻3號』單年推廣面積最高突破220萬畝,自主研發的寒地粳稻種質資源創新技術榮獲2023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支由全國五一勞動模范郭彥文領軍的17人團隊,正以持續創新的科研實力推動著水稻產業昇級。

  科技築基,打造立體化研發體系。作為慶安縣首家具備常規雜交育種能力的科研單位,該所構建起『三室三基地』研發網絡。佔地500畝的科研園區內,育種研究室、灌溉研究室、質量檢測室與研發中心形成技術閉環,配備專業技術人員1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在海南崖州灣建立的南繁基地,與綏棱試驗站、平安鎮等五大試驗田形成南北聯動的育種矩陣,年保存試驗品種超6000份。特別設立的種子加工廠實現從研發到生產的全鏈條覆蓋,3名專業檢驗員嚴格把控種子質量標准。

  創新突破,龍慶稻系列領跑寒地粳稻。自1995年啟動常規雜交育種以來,團隊相繼推出四大系列品種。其中『龍慶稻1號』在第十一屆全國粳稻食味評鑒中摘得桂冠。2020年,『龍慶稻8號』在全國常規稻種植面積位居前十。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龍慶稻3號』,該品種憑借優良抗逆性,2015-2017年間累計推廣503萬畝,2017年入選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主栽品種名錄。

  技術賦能,節水旱作開闢新路徑。團隊傳承創始人郭彥文198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節水灌溉技術衣缽,創新研發的『寒地水稻旱作栽培體系』在平安鎮試驗基地取得突破性進展。數據顯示,采用新型灌溉技術的稻田較傳統方式節水30%,畝均增收達200元。2023年申報的『寒地粳稻遺傳資源親緣分析』項目,通過建立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系統,將新品種選育周期縮短1/3,為東北粳稻種質資源庫注入新活力。

  榮譽滿載,二十年磨劍終成行業標杆。這座僅有17人的『微型科研航母』累計斬獲省級以上獎勵7項,其中2016年節水控制灌溉技術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成果轉化方面,近五年培育的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800萬畝,帶動農戶增收逾12億元。2023年國際大米節上,『龍慶稻1號』再次為黑龍江捧回粳米優秀獎獎杯,標志著慶安大米正式躋身國際優質米行列。

  據郭彥文所長透露,研究所正籌建寒地水稻基因編輯實驗室,計劃未來三年內突破耐低溫粳稻分子設計育種技術。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