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飛燕
葉片如迷你型的荷葉,莖乾細嫩淨白,根須白淨如雪,莖上凝結出了一朵朵綠雲,似綠蝶翩躚,又似無數個小精靈,在風中輕輕地搖曳生姿。是一種『無藕無花碧蓮綠,滿春滿夏滿秋冬』的生命寫照,它便是銅錢草。
前段時間,我網購了兩盆銅錢草,當快遞紙箱被打開時,霉味頓時撲鼻而來。原本飽滿翠綠的它蜷縮成兩團黑褐色,葉片就像被揉皺的紙幣,邊緣泛著潰爛的黃。捏起軟塌塌的莖稈,黏液從指縫滲出,卻在斷裂處看見一絲白玉般的經絡——那是銅錢草最後的倔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把這團殘骸扔進了注滿清水的魚缸裡。
幾天後,我無意間發現,水面浮出了三枚銅錢大小的圓葉,薄如蟬翼,透著翡翠的光澤,綠得直惹人愛。十五天後,整個魚缸被碧玉般的圓葉鋪滿,葉片上八道金線如陽光輻射,葉緣微微卷起,像嬰兒攥緊又松開的手掌。誰能想到,這便是那些腐爛莖稈的重生呢?我為之震撼,直感動得落淚。
銅錢草的生存密碼藏在它的形狀裡,每片葉子都是標准的圓形,恰似《周易》『天圓地方』的智慧。葉脈如金線繡成的八卦圖,中心藏著米粒大的凹陷,恰好托住晨露。陽光穿過時,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暈,宛如李商隱詩中『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幻境。這種來自江南水澤的植物,天生帶著水鄉的靈性,即便在淤泥裡埋藏數月,只要觸到清水,便能在一夜間舒展腰肢。
但最震撼人心的,是它近乎神跡奇的生命力。我見過它被遺忘在辦公室角落,乾枯成一把褐色的茶葉梗,卻在暴雨夜被雨水浸潤後,從每個莖節中爆出嫩芽;也見過園林工人用鐵鍬將其攔腰斬斷,不出幾日,斷口處便生出雪白的根須。這種植物讓我更為相信『遇水即活』的頑強寓言。
它更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也是一種中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詳述其藥性:『味苦性寒,可解熱毒,利小便』。《現代實用中藥》曰:『金錢草鎮咳,本品苦寒,苦能燥濕,而痰由濕生,濕聚成痰,濕去則痰無由去。故金錢草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黃帝內經》所言:『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如今,我的窗臺總浮著一汪碧玉。每當加班至深夜,看月光在葉片上流淌成銀河,我便想起了這株植物教會我的道理:真正的堅韌,不在於永遠完美無缺,而在於破碎時仍保持生長的姿態。就像生活在當代高壓中的我們,生活泥潭裡掙紮的普通人,或許衣衫沾滿塵土,眼底卻始終映著星光。
陽臺上被我精心呵護的有些花草陸續枯死,而這潭『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銅錢草,卻在玻璃缸裡繼續書寫著生命傳奇。這大概就是生命最動人的模樣: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在妥協中堅守,在破碎中重生。就像寒冬過後的原野,腐葉下永遠蟄伏著下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