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城北村破壟夾肥解鎖豐收密碼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4-22 字體:

  東北網綏化4月22日訊 ( 於海靜 特約記者 高偉 )        春日的明水縣,沃野千裡,機械轟鳴。在明水鎮城北村廣袤的農田裡,春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正駕駛著裝配北斗導航的免耕播種機穿梭於田間,黝黑的土壤在機械的轟鳴中翻開層層新壟,一粒粒有機肥裹挾著希望被精准播入土地。這裡正在上演的『破壟夾肥』春耕場景,正是明水縣以科技賦能農業、破解糧食增產密碼的生動縮影。

  『所謂「破壟夾肥」,指在春播玉米前10多天,利用大型機械將原有壟臺破開,在壟體雙側精准夾施肥料,隨後合壟鎮壓,形成新型大壟結構。每畝施肥120斤,深度20-25公分,這一技術不僅優化了土壤結構,還通過深施肥料減少養分流失,實現保?增效。』合作社負責人許春玲介紹。

  近年來,城北村使用破壟夾肥方法與110厘米大壟雙行技術,通過實踐對比普通小壟玉米畝增產200斤左右。『110厘米寬的大壟種植玉米通風好,這種種植方式可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有利於光合作用。該技術可使肥料利用率提昇30%,每畝節省化肥成本約30元,同時保?效果顯著,減少春旱對出苗的影響。』在現場指導作業的城北村黨支部書記於波說。

  破壟夾肥技術只是明水縣『三良』配套(良種、良機、良法)的其中一環。在城北村,合作社不僅選用抗倒伏、高產的玉米新品種,還結合大壟雙行技術,使每畝玉米栽種密度提昇至5000株。合作社成員許春雷一邊往機器裡補充化肥,一邊介紹。

  在城北村的田間地頭,科技元素無處不在。合作社的免耕播種機不僅配備定位系統,還搭載了智能播種監測儀,能實時傳輸作業軌跡、播種深度、種子間距等數據至駕駛室屏幕。『以前靠經驗估摸著播,現在連種子下擺角度都能精准控制。』許春雷介紹。

  在明水縣,像春玲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到200餘個,輻射帶動農戶超萬戶。農民正從『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以科技賦能書寫『藏糧於技』新篇章,鄉村振興的畫卷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徐徐展開。

  耕耘春天,播種希望。於波說:『破壟夾肥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我們向現代化大農業邁進的密碼。我們以科技賦能書寫「藏糧於技」新篇章』。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