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楊兵: 用『芯』做酸菜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4-21 字體:

魏延春
 

  在北林區,一家以傳統工藝為根基、以創新經營為動力的醬菜企業,市場銷售形勢良好。這家企業就是綏化市順興醬菜有限公司,是由退休職工楊兵於2008年創立的。企業憑借對品質的堅守、對匠心的傳承,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在競爭激烈的醬菜行業中闖出了一條發展之路。

從退休職工到創業先鋒:一場關於熱愛的跨界轉型

  企業創始人楊兵曾是綏化卷煙廠的一名職工。退休後,她並未選擇安享晚年,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東北人餐桌上的『靈魂味道』——酸菜,傾盡積蓄,在北林區東興辦事處建起了一座佔地2000平方米的醬菜廠,並注冊品牌『綏馨園』,開啟了從『煙草人』到『醬菜匠』的跨界創業之旅。

  楊兵的轉型並非一時興起。東北酸菜作為地域飲食文化的重要符號,市場需求穩定,但規模化、標准化生產的企業卻寥寥無幾。她堅信,只要將工業化思維與傳統工藝結合,便能打造出兼具口碑與規模效應的品牌。為此,邀請具有多年食品行業經驗的郎萬山擔任負責人,共同構建起『傳統工藝+現代管理』的運營體系。

從田間到餐桌:嚴苛工藝背後的品質密碼

  走進順興醬菜的生產基地,8座巨型酸菜窖整齊排列,每座窖可容納50萬斤白菜,年處理量達四五百萬斤。這些白菜並非就地取材,而是精選自山東臨沂、遼寧錦州及周邊肇東、肇州等地的優質淨菜。『不同產區的白菜口感各有千秋,山東菜脆嫩,東北菜甜潤,通過科學配比發酵,能讓成品風味更富層次。』郎萬山說。原料入廠後需經過多輪衝洗、瀝乾,確保無雜質殘留,這一環節看似簡單,卻直接影響發酵成敗。

  在核心的發酵工藝上,企業創新采用『雙層稻殼覆蓋保溫法』:即窖內白菜經鹽漬後,表層鋪設兩層厚達20厘米的稻殼,既能隔絕空氣、抑制雜菌,又能利用稻殼的天然孔隙調節溫濕度。而區別於市面常見的加碘鹽,企業堅持使用無碘鹽醃制,既避免了碘元素對乳酸菌活性的抑制,也滿足了特定消費群體對低碘食品的需求。『曾有客戶反饋,我們的酸菜讓甲狀腺疾病患者也能放心食用,這更堅定了我們的選擇。』郎萬山表示。

從線下到雲端:一根網線撬動市場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消費時代,順興醬菜並未固守傳統批發市場,而是早早布局電商賽道。企業組建專業運營團隊,通過主流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並借助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新渠道觸達消費者。如今,『綏馨園』品牌日均發貨量達二三百箱,每箱20斤,產品銷往省內外。更令人稱道的是,一位香港客戶因偶然品嘗『綏馨園』牌酸菜後便『念念不忘』,連續多年通過快遞訂購。

  網絡銷售的成功,離不開企業對消費需求的精准洞察。針對大部分群體偏好的小份裝、即食裝,企業開發了多規格產品線;針對物流痛點,定制抗震保鮮包裝,確保酸菜在長途運輸中品質如一。楊兵坦言:『以前覺得酸菜是「土特產」,現在發現它也可以是「網紅食品」。只要品質過硬,傳統產業同樣也能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

從謀生到共富: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在順興醬菜廠的車間裡,十五六名工人正熟練地進行分揀、裝袋。他們中有下崗職工、農村留守婦女,也有臨近退休的再就業人員。企業不僅為他們提供每日150元的穩定薪酬,還設立『滿勤獎勵300元』的激勵機制,人均月收入可達4000元,在當地屬中上水平。一名工人感慨地說:『以前下崗後覺得人生沒了方向,現在靠雙手掙錢,日子有了奔頭。』

  這份『共富』情懷,貫穿於企業發展的每個環節。用工環節優先當地人,帶動他們共同致富;生產環節嚴守食品安全底線,連續多年抽檢合格率100%;經營環節拒絕價格戰,通過品質提昇附加值,維護行業良性競爭……正如楊兵所言:『做企業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良心賬、社會賬。』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