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
定制農業開啟增收新路徑
春風又綠黑土地,田野綻放新生機。當『我在綏化有畝黑土地』和特色養殖定制的一張張定單從大江南北飛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定制農業正以科技賦能的精准度與情感連接的溫度,將原汁原味的綏化味道送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近年來,我市加速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的步伐,積極探索『定制農業』新路徑,通過精准對接市場需求,從田間到餐桌打造個性化農產品供應體系,為農業產業注入新活力。同時,讓『好產品』賣出『好價格』,並通過定制農業的示范帶動,不斷提昇全市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在寒地黑土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次定制都是雙方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和承諾,每一次耕耘都能收獲願望與幸福。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綏化農業定制,共同見證『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綏化農產品品牌故事。

蘇州姑蘇百貨商會會長倪偉說:『去年會員收到大米後,普遍反饋大米口感香糯,大家復購意向強烈,還有部分會員提出想定制家庭裝或者禮盒裝。』無獨有偶,四川科倫藥業集團今年增加了訂購數量。眼下正值育秧階段,黑龍江省博林鑫農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老顧客又頻頻『回頭』。
博林鑫農業成立於2009年,是集水稻種植、糧食倉儲、大米加工與銷售、農業觀光、新能源開發、餐飲連鎖、現代物流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型民營集團企業。公司整合企業基礎優勢,積極探索了農文旅相結合的定制農業模式,成功推出『我在慶安有稻田』定制模式,接待游學,促進定制農產品銷售,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
據介紹,『我在慶安有稻田』農文旅產融項目相比普通文旅項目更具優勢與內涵,是農文旅相結合的定制農業新模式,是以農業為基礎,文化為靈魂,旅游為引擎,實現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農業定制分為個人認養土地專屬權益和團體個人認養土地專屬權益。公司負責人表示,認養一畝田可享0.5畝專屬有機稻田,還可以享受龍江游。同時,公司將文化元素融入農產品設計與鄉村旅游體驗中,依托農業資源,開展龍江文旅游、慶安農旅游、稻米產業游。通過『三游』項目,吸引游客前來游玩龍江美景、體驗稻作農事活動、品鑒慶安大米宴,感受慶安稻米產業文化和地方鄉村文化。
蘇州姑蘇百貨商會會員通過博林鑫農業推出的『我在慶安有稻田』農文旅融合項目在慶安認購了一畝優質稻田,不僅收獲了有機慶安大米和地方優質特色農產品,還享受了2天2晚龍江游。今年,蘇州姑蘇百貨商會已增加認養一畝田人數,並計劃聯動長三角其他商協會推廣此項目。
四川科倫藥業集團作為國內醫藥行業龍頭企業,為客戶定制兼具品質與文化內涵的節日福利產品,博林鑫農業特別為科倫定制了小規格包裝,適配城市家庭需求。產品包裝上設有『一物一碼』溯源系統二維碼,客戶掃碼可查看種植基地實景、生產加工視頻及質檢報告,實現『從田間到餐桌』透明化,增強信任背書。
博林鑫農業不斷探索定制農業發展新模式,將繼續深化農文旅相結合的定制農業模式,不斷完善和豐富定制農業內容,推動農業、文化、旅游業的深度融合與產業昇級,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鏈條,為消費者提供高端優質產品。
東望禾『屯小菜』種出致富園
張靜怡 全媒體記者 孫一博
『小菜園的黃瓜和西紅柿都是小時候的味道。』4月14日,哈爾濱市南崗區狀元府小區的袁女士說起經常在『蘭西小園菜』微信公眾號上下單購買新鮮蔬菜,歡喜之情溢於言表。
據了解,袁女士所說的『蘭西小園菜』微信公眾號是由黑龍江東望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於2024年開發的線上售貨平臺,為哈市及周邊居民提供小園菜購買渠道。
2017年,東望禾公司在蘭西成立。幾年來把發展小菜園定制作為蘭西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小切口,促進農民增收。2018年注冊了『屯小菜』商標,在蘭河鄉律家店屯開始了小園菜的商品化、市場化開發,在產品包裝、銷售、配送等環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營模式。2024年,定制規模化種植,大大帶動了農民增收。
東望禾通過培養經紀人的辦法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小菜園種植,帶動發展小園菜,保證農民增收。2024年,在蘭西長江鄉七棵樹屯、蘭河鄉焦家崗屯培育了李春峰、馬伍兩名經紀人,采取『大蒜+芥菜』『大蒜+白菜』『大蒜+大豆』等復(套)種模式發展農戶小菜園定制。李春峰和馬伍利用自家小園做示范,各帶動周邊農民在小園裡栽種大蒜,大蒜收獲後復種白菜、芥菜,套種大豆,增收頗多。
公司以『蘭西人吃蘭西菜、冰城人吃蘭西菜』作為市場定位,緊盯哈市和周邊市場,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法,把小園菜送到居民餐桌。2024年,東望禾利用『蘭西小園菜』微信公眾號,為哈爾濱市南崗區恆祥首府小區、狀元府小區等許多戶市民配送茄子、黃瓜、西紅柿、小辣椒等應季菜品。根據用戶需求,組織蘭西縣蘭河鄉律家店屯20多農戶為哈市南崗區納帕英郡小區住戶訂單種植西紅柿、茄子、小白菜、婆婆丁等。
東望禾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在發展小園菜定制上持續發力,打響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附加值,爭取開拓更多與小園菜相關的新業務,將小園菜定制推向新高度。
『呆頭鵝』華麗變身金鳳凰
文/攝 郭麗 特約記者 李磊 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能看到這種蛛網狀血絲,就說明受精卵正在健康發育,可以順利孵化成鵝雛。』4月15日,綏棱縣上集鎮天放村呆頭鵝養殖合作社孵化基地,工作人員谷遠旭手持照蛋器,嫻熟地為孵化蛋做著『體檢』。
上集鎮大力發展特色養殖定制業,依托『屠宰企業+合作社+種鵝廠+孵化場+養殖戶』的全產業鏈定制模式,養殖戶與企業直接對接,獲得了可靠的銷售渠道和技術支持,養殖效益得到有效提昇。
綏棱縣呆頭鵝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是省畜牧業協會鵝業分會副會長級單位,定期對社員開展飼料采購、養殖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培訓,打造出一支專業過硬的養殖隊伍。采用運營模式,從孵化、育雛到技術指導、銷售,為養殖戶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增強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如今,社員戶數逐漸發展擴大,還帶動了11個鄉鎮的941戶脫貧戶參與分散養殖。同時,縣委、縣政府的補貼及保險政策,持續為養殖發展保駕護航。
上集鎮多點發力,建設大鵝產業鏈。規劃建設肉鵝種蛋繁育基地,建成後將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種蛋繁育基地,補齊產業鏈前端。在養殖環節,創新采用玉米地養鵝生態種養技術,不僅降低成本,還能實現每?地增收萬元以上。與企業洽談,引入烤鵝、熏鵝加工項目,開發大鵝預制菜,延伸加工鏈條。成立大鵝產業聯合黨委,選育優質種鵝,嚴格把控養殖周期與品質。在滿足屠宰企業需求的同時與縣內加工企業合作,開發微信小程序開展認養業務,走高端精品定制路線。
目前,全鎮鵝雛孵化量、合作社養殖量、高端精品定制量頗具規模。
在上集鎮,一群群『呆頭鵝』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鳳凰』,以『綏棱縣呆頭鵝大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核心,創新定制農業模式,構建起集孵化、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蹚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大鵝產業發展之路。
『王老寶』 鮮糯香甜從田間直達舌尖
文/攝 鄒建宇 全媒體記者 李欣楊

『今年還是按我要的規格定制,你家種的鮮食玉米這邊顧客吃不夠呢!』4月15日,王老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忠寶和北農(北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通話。今年,該公司與『王老寶』簽下了鮮食玉米的訂單。
王老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肇東市域內集鮮食玉米種植、加工、包裝、銷售、下游產業開發為一體,擁有完整產業鏈的龍頭企業。近年來,探索鮮食玉米定制農業模式,以有機鮮食玉米定制為核心,采用『線下打造品牌+線上平臺互動』銷售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合作社經過深入調研市場發現,中高端消費群體對有機、綠色鮮食玉米的需求旺盛。因此,選用市場認知度高、深受客戶歡迎的非轉基因優良品種,采用有機種植標准,打造有機鮮食玉米高端定制產品。還創新推出『我在肇東有畝黑土地』鮮食玉米定制模式,定制會員可以通過線上平臺認領土地,參與種植過程,收獲後直接配送到家。2024年,定制種植帶動了周邊鄉鎮種植鮮食玉米,促進農民增收。這種模式不僅提昇了定制會員的參與感和信任度,還提昇了產品附加值。
王老寶鮮食玉米生產車間及種植基地內,經常有知名網紅現場開展電商直播活動,推動農特產品私人訂制『走出去』,提供個性化包裝等定制服務,將鮮食玉米推向全國市場。據介紹,今年已收到多家集團用戶的訂單。
鮮食玉米定制農業不僅提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還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王忠寶表示,今後,合作社將繼續走定制農業發展之路,以市場為導向,選用優良品種,優化種植方式,提高生產加工能力。
蔡家屯 韭菜飄香收割忙
文/攝 孫羽 特約記者 姜立峰 全媒體記者 許宏偉

4月14日,海倫市長發鎮長豐村蔡家屯韭菜生產基地內迎來了豐收季,村民們忙碌地收割、分揀並整理紮捆,一派繁忙而喜悅的景象。
走進基地,翠綠欲滴、根壯葉肥的韭菜整齊地挺立在大棚內,散發出誘人的韭香。村民們手中的鐮刀輕快地劃過土壟,捆紮好的韭菜帶著晨露碼成整齊的綠垛,韭香混著濕潤的泥土氣息氤氳在棚內,等待著裝車送到定制客戶手中。
一名正在捆韭菜的農民告訴記者:『這些韭菜早已經訂出去了,一天能捆五六百斤,客戶明天早上往菜市場一送就完事了。我們蔡家屯的韭菜現在是第二刀,不愁賣,都是純綠色蔬菜。』
依托良好的土地、氣候等優勢,長豐村蔡家屯韭菜種植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徑,一茬茬韭菜,已然成為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重要法寶,更讓蔡家屯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韭菜屯』,每年4月初,韭菜大棚第一茬韭菜以定制方式如期上市,為消費者呈上新春蔬菜的第一縷『鮮』,倍受人們青睞。
發展定制農業,更讓蔡家屯韭菜供不應求。村組長郭建國介紹,村裡現在有10棟韭菜大棚,由4戶農民種植,不愁銷售,每天生產的韭菜,第二天都會送到定制客戶手中,每戶已經增收1萬多元,平均一個大棚能增收5000元,三茬韭菜下來,每戶可增收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