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催芽1650噸,佔應催芽61.11%
東北網綏化4月16日訊 ( 馬明舒 段旭涵 ) 當前,正值水稻育苗的關鍵時期,各鄉鎮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廣大農戶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水稻育苗工作,為今年的糧食豐收播下希望的種子。
在永和鎮利興村千畝示范萬畝創建催芽育苗基地,一片繁忙而充滿希望的景象,園區內的水稻育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育秧大棚裡,工人們正熟練地將調配好的床土填入育苗盤,這些床土經過精心調制,酸鹼度適宜,為水稻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提供充足養分。隨後,播種機精准地將水稻種子播撒在育苗盤上,均勻覆蓋上一層薄土後,噴水保濕,整個過程有條不紊。『我是水稻種植大戶,我們從4月6日開始下稻籽,現在的效率非常高,因為機器先進了,節省了很多勞動力。』永和鎮利興村農戶李忠說。
近年來,永和鎮積極發展富硒水稻定制農業,吸引了眾多客戶參與。這種模式不僅讓客戶吃得放心,也為農戶帶來了穩定的收益,大大提高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水稻育苗後,園區充分利用大棚空間,進行二次種植,種植西瓜、西紅柿、青椒等反季果蔬。這種做法讓各類果蔬實現錯峰上市,讓農民實現了增收。
該鎮今年通過發展富硒水稻定制農業和大棚二次利用,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一季多收,既保障了糧食生產,又拓展了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未來,永和鎮將繼續探索創新,不斷完善定制農業模式,進一步提昇大棚種植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
永和鎮黨委副書記劉喜年說:『永和鎮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上,今年重點是向定制農業發力,依托鎮千畝示范萬畝創建水稻園區和富硒土壤核心區的區位功能種植千畝富硒水稻,建設富硒大米訂單基地,並申請注冊商標,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富硒大米,同時在基地二棟大棚插秧結束後種植反季節蔬菜,並同步建設村級電商服務中心,以拓展銷售渠道,提昇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從而逐漸引導農民從種得好向銷得好轉變。』
據介紹,今年,海倫市共有水稻育苗大棚2萬棟,建有水稻催芽車間13處,滿負荷運轉可浸種催芽2700噸,可滿足全市水田需求。今年海倫市需浸種量2700噸,目前已全部完成浸種;需芽量2700噸,目前已催芽量1650噸,已催芽佔應催芽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