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婧
四月的蘭西,黑土地舒展筋骨,農時催人奮進,一場孕育豐收的春耕曲,正在這片沃土上奏響。
萬臺農機『忙體檢』
在臨江鎮偉河現代農機合作社,10餘名技術人員和農機手正分工協作對拖拉機、播種機等農機具進行精量調試。
臨江鎮偉河現代農機合作社車隊隊長孟召財說:『每年縣農業農村局都派專業人員到合作社為我們進行技術指導,現場傳授維修技巧。目前,合作社的60多臺農機具都檢修完成,達到作業標准。』
臨江鎮偉河村村民田明昌是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他采取托管方式種植農田近萬畝,由於種植管理規模較大,確保農機具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對他來說尤為重要。每年這個時候,他都要邀請該縣的農機技術人員為每一臺農機進行仔細檢查,根據實際情況指導維修調整,不放過任何潛在的安全隱患。
據悉,蘭西縣農業農村局、農機總站抽調技術人員組成農機檢修服務小分隊,深入鄉村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養機戶家中,開展農機檢修指導。截至3月末已完成全縣1萬多臺(套)農機具檢修工作。
薯菜復種助增收
蘭西鎮向陽村的馬鈴薯種植戶們正忙碌地進行『簍式催芽』作業。村民楊小峰一家從正月十五就開始准備,將存放在地窖中半催芽狀態的馬鈴薯移至室內,通過遮光保溫、通風散濕進行二次催芽。
『這樣能搶出20多天農時,4月初就能移栽覆膜,7月前上市正好趕上好價錢。我有一批穩定的客戶群體,到時候他們可以直接地取。』蘭西鎮向陽村村民楊小峰介紹,『這個過程每年都在更新,會一年比一年做得好,去年種植70畝收入超15萬元,今年擴種至100畝,預計收入可達20餘萬元。』
蘭西鎮向陽村黨總支書記徐文武表示,向陽村以合作社為引領,推廣『馬鈴薯+秋白菜』套復種模式,實現一年兩茬種植。目前全村30餘戶農戶已完成催芽,4月8日起陸續移栽,種植面積較去年新增數百畝。這種模式不僅使土地利用率提昇,農戶畝均收益也很可觀。
科技下鄉解難題
『通過玉米—大豆輪作,配合測土配方施肥,這塊示范田有機質含量三年提昇了0.8個百分點。』在蘭西縣紅光鎮農技培訓現場,該縣農技推廣中心副高級講師李盛娟正結合案例講解土壤改良技術。
『我家地塊板結嚴重怎麼辦?』『滴灌設施投入後,肥料用量該怎麼調整?現在總感覺追肥效果不明顯。』『玉米長勢一年不如一年,除了深松還能怎麼改善?』農戶們也爭相提問,希望獲得專家有針對性地解答。
據了解,今年以來,蘭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已開展農技下鄉培訓10餘場,覆蓋蘭河、奮斗、紅光、康榮、蘭西、燎原、遠大、長江等鄉鎮。培訓內容涵蓋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特別強調『以物理生物防治替代化學農藥』,以有力的科技支橕促進糧食作物單產提昇。
『專家到家門口教種地,手把手支招,這種機會太難得了。』蘭西縣遠大鎮民主村村民劉友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