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黑土地唱響『春天的故事』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4-09 字體:

本期主題

黑土地唱響『春天的故事』
 

       寫在前面的話:春風浩蕩,冰融雪化,春天姍姍走來。我市各地開發區一片繁忙,車間裡機聲轟鳴,傳送帶上的成品呼嘯而過,滿載著『綏化制造』優質產品的車輛駛向大江南北,車輪滾滾中分明昇騰著早春的熱潮。從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到傳統制造業的轉型昇級,再到現代服務業的蓬勃興起,處處都有民營企業活躍的身影,呈現出朝氣蓬勃、拔節向上的發展勢頭。

  東風吹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寒地黑土已唱響新時代『春天的故事』,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民營企業如魚得水,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在市場浪潮中乘風破浪,奮揖勇進,為綏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貢獻力量。

慶安    醫藥產業向『新』而行

文/攝   特約記者 張自峰  全媒體記者 陳俊杉
 

  慶安民營企業立足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深厚的醫藥文化積淀,以藥材做文章、促藥企大發展,催生優質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堅持精細化、數字化賦能,引領醫藥產業企業更大力度加強研發投入,推動產線昇級,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黑龍江澳利達奈德制藥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已連續四年入選全國醫藥工業化藥百強榜。企業積極發展以科技創新為主的新質生產力,融合了數字時代的新技術、新模式,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公司質量部負責人郭廓說:『通過創新引領,我們在研發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24年以來已有3個品種(4個品規)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投入批量生產。我們將堅持加大創新力度,使創新成果加快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新質生產力。』

  『車間能夠實現生產信息無縫互聯,大幅度提昇了生產效率和藥品質量。鹽酸氟桂利?膠囊這個品種,以前每小時能生產12萬粒,現在能達到45萬粒,是以前的3倍之多。』澳利達奈德制藥2號固體制劑車間,通過生產管理視頻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加持,一袋袋原材料經過加工,產品走下全自動生產線,車間主任付小輝說,高效生產的背後,離不開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的建設。

  生產線的迭代昇級,新設備、新技術的投入應用,是企業保障供應的動力源。中桂制藥的口服制劑01車間,9條生產線制水、洗瓶、配制、灌封、外清、燈檢、貼標聯動生產,實現生產數據的全面感知、動態傳輸、實時分析與智能控制,年可產成品5.5億支(瓶)。公司生產總監王德偉說:『通過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搭建的數字化控制平臺,實現了在線數量采集、精准管控、實時分析,產品的不良率明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生產效率提高了近20%,單位產值能耗下降了12%。』

  慶安縣工業信息科技局副局長李旭說:『年初以來,我縣及時梳理各級各類惠企政策,做好宣傳解讀和申報指導,截至目前,已為7戶企業爭取各類獎補資金700多萬元,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跟蹤服務,確保政策落得實、用得好。』

青岡  服務暖心民企增信心

特約記者 段洪偉 全媒體記者 王宏妍
 

  4月3日,走進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總經理郭慶玲介紹,公司計劃明年4月動工新建產能30萬噸淀粉糖深加工項目,未來三年產值力爭突破100億元。

  龍鳳玉米是較早落戶青岡的民營企業。經過20多年發展,公司目前已達到180萬噸的年加工能力,產品包括玉米淀粉及副產品、麥芽糖、葡萄糖、赤蘚糖醇、纈氨酸等深加工產品10餘種。這背後,離不開青岡縣各部門的暖心服務。

  青岡在招商引資、減稅降費、融資擔保等方面不斷加大力度,簡化支持政策申請程序,建立『直達快享』『免申即享』等機制,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縣法院牽頭,全面開通涉企案件『綠色通道』,護航民營企業訴前、立案、審判、執行等各環節。年初至今共有600餘件案件通過『綠色通道』快立快審快執。成立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專班,為域內民營企業權益保障保駕護航。嚴格落實領導乾部包聯企業制度,努力把每一件涉企事項都辦好辦到位,讓企業發展無後顧之懮。

  國家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後,縣各部門迅速行動。市場監管局在執法中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整合檢查事項,壓縮檢查頻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無事不擾、有需必應』,幫助民營經濟主體渡過經營難關。截至2024年11月,該縣新增市場主體3835戶,同比增長10.8%。

  與青岡結緣的鐵騎力士集團幾乎每年都在該縣布局上馬新項目。公司負責人介紹,旗下子公司黑龍江楓葉牧場食品有限公司全資收購道臺府食品有限公司,在申辦食品生產許可證時,多部門聯動,全程助辦,第二天就順利獲證,生產得到了保障。正是因為青岡對民營企業的暖心服務,讓企業在這裡得以快速成長。

  目前,青岡縣民營企業發展呈現集群和集聚的態勢,玉米物流園、漢麻產業園、國際優食谷等園區穩步發展,民營企業的信心更足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海倫 從田間到市場全產業鏈一條龍發展

文/攝  馬明舒  全媒體記者  孫一博

御馨(海倫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車間

  

  海倫,中國大豆之鄉。作為農業大市,海倫的民營企業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的深加工企業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的支柱,已呈現以食品加工產業為核心、多產業協同共進的良好態勢。

  目前,海倫市規上企業數量達38戶,其中食品加工企業發展至24戶,佔規上工業總量的63.1%。截至去年末,規上食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34.4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3.5%,成為推動當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眾多產業中,大豆加工產業表現尤為突出。域內現有8家規上大豆加工企業,年加工量達40萬噸,實現產值9.9億元。

  在黑龍江省龍海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加班加點的趕訂單、忙生產。公司負責人說:『作為省級龍頭企業,年加工能力2萬噸,產值1.8億元,有信心在今年取得更好的銷售業績。』該公司依托海倫當地優質大豆資源,建立了2萬畝優質原料核心生產基地,在全國設有20多個銷售網點,在市場上具備較強的影響力和品牌號召力,是海倫市域內眾多食品加工企業的縮影。

  海倫民營企業開始注重技術創新和產業昇級,引入現代化生產設備和管理模式,提昇產品競爭力。同時,政府鼓勵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御馨(海倫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開展的大豆蛋白深加工項目,是當地大豆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關鍵項目,不僅填補了當地大豆蛋白領域的空白,更推動海倫大豆主導產業實現從種產銷到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的一條龍跨越,形成完整的閉環產業鏈,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林   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昇級

蔣寶棟  全媒體記者  廉紅

  4月2日,黑龍江東部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高能量激光束對材料進行精確切割。公司生產負責人吳修文介紹,公司引進了兩臺激光切割設備,能夠實現自動上料功能,同時節省人工,使切割更高效,切割尺寸更規整。

  黑龍江東部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2年落戶北林,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工程、服務於一體的智慧灌溉定制化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商。二期擴建項目於2025年正式投產,通過數控機床、機器人焊接、自動控制系統,實現產品技術、質量、產能等方面提昇。同時重點推進智能設備研發,目前,已在省內多地區投入應用,節水效率提昇30%以上。

  北林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發展,聚焦全省『4567』和全市『4106』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緊緊圍繞『12345』發展體系,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制造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持續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

  在黑龍江潤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櫛梳車間,標准化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熟練操作著設備,整個生產流程緊密銜接,忙碌而有序。今年,企業全面引進亞麻數字化生產線,利用制造自動化MAS系統統計生產過程中的各項需求,打造紡紗、織布生產自動化智能車間,數字化昇級後,企業可減省人力30%,產量提高30%。企業作為新型亞麻漢麻濕紡數字化生產企業,當前一期項目已全面投產運營,年可生產各類亞麻紗1800噸,產值達1.4億。

  北林堅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積極完善政策、打造創業載體、培育新興產業、強化服務支持、優化發展環境,在扶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民營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的主體力量。

  下一步,北林將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緊緊圍繞『12345』發展體系,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科技合作,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改造提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積極培育和發展具有北林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肇東 創新突圍競市場

文/攝 特約記者 鄒建宇 全媒體記者 李欣楊

  『企業訂單增長不斷「飄紅」,保持產銷兩旺的勢頭,正開足馬力抓生產、趕訂單、搶進度,持續滿足市場需求。』肇東黑龍江福和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宇自豪地說。4月2日,企業生產車間裡,一條條生產線正在連續運轉,工人們全副武裝地在車間內忙碌著,一盒盒藥品被快速打包、裝箱,等待出庫。

  『近年來,公司積極進行新藥研發,不斷提昇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關鍵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在黑龍江省生物科技20強排名第三位。』劉宇說,企業在生產、技改、研發等方面不斷上新,始終把自主研發、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站穩行業領域市場的核心來抓,聚焦新興產業布局,投資7億元建設大型中藥材精深加工項目,生產包括中藥保健食品、大麻提取物、中藥渣生態有機肥等產品,帶動廣大農戶實現由糧食作物到經濟作物的轉型昇級。

  成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袋袋玉米經過深加工轉化為賴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及各類副產品。『我們依托本地農業資源,將產業鏈向高附加值延伸,在國內銷售網絡遍布全國的同時,產品銷往亞洲、歐洲、非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團副總經理李鳳華說。

  作為全球氨基酸生產行業排名第六位的民營科技企業,成福集團年深加工玉米超90萬噸,不僅盤活了周邊農戶的種植業,還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了肇東本地眾多種植合作社上千戶農民增收,構建起從種植到深加工的黃金閉環。公司生產的氨基酸相關產品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飼料、養殖行業等,是黑龍江省第一家氨基酸出口企業,如今,他們已與韓國大象株式會社達成合作意願,有望實現小型氨基酸技術突破。

  肇東市除福和制藥、成福食品外,還有東龍節能等諸多發展勢頭強勁的民營企業,輻射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近百家企業。

  近年來,肇東從成福集團的農業產業化到福和制藥的科技專業化發展,以及其他企業的分類發展模式,企業創新與政府扶持形成良性互動,為企業注入發展動能,推動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