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沈香長街

來源:綏化日報 2025-04-21 字體:

汪椿濤

 

  沙垌沈香街的清晨是被木香喚醒的。當第一縷晨光掠過屋檐,沿街四百餘戶商鋪次第打開雕花木門,濃郁的沈香氣息便如潮水般漫過青石板路。這香氣裡裹挾著千年貢香的餘韻,又摻雜著現代工業的清新,整條長街浸潤成一塊巨大的香珀。

  老楊頭蹲在自家店鋪門前,正用竹刀細細剔除沈香原料上的白木。他布滿老繭的手指在黑褐色的油脂層間游走,仿佛在摩挲歲月的紋路。『當年我爹在忠良街賣香,用草繩捆著沈香塊沿街叫賣。哪像現在,連手串都要過檢測中心的電子眼。』他的目光越過街面,落在新建的沈香博物館琉璃瓦上,那裡正在舉辦『海上絲綢之路沈香文化展』。

  二十年前,老楊頭在屋後山坡種下第一株白木香時,絕想不到這片貧瘠的紅土地會變成『中國沈香第一村』。那時的沙垌村還是窮鄉僻壤,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留下的老弱婦孺守著幾畝薄田。直到有一天,林業專家帶來奇楠嫁接技術,這個沈睡的村莊纔被木香驚醒。

  穿過香街中段的騎樓群,便能看見『漢香道』直播間裡忙碌的身影。二十歲的阿珍正對著鏡頭展示一串奇楠手串,她指尖輕撥珠粒,清幽的香氣立刻在直播間彌漫開來。『這串珠子是用五年樹齡的奇楠芯材制作的,打孔時能聞到奶香,戴在手腕上還會有涼韻。』她的講解專業而生動,屏幕上的點贊數不斷攀昇。

  阿珍的父親林叔是村裡最早嘗試電商的香農。三年前,他將自家老屋改造成直播間,帶著女兒邊學邊賣。起初村裡人笑話他『不務正業』,直到第一個月賣出三百條手串,大家纔紛紛效仿。如今,沙垌香街已有三十多個這樣的直播團隊,日均發貨量超千單。

  在直播間的樓上,技師們正在制作沈香線香。他們將粉碎的沈香粉與榆皮粉按比例混合,放入特制的模具中擠壓成型。年輕的技師阿明專注地盯著壓香機,額前的汗珠滴落在香條上,轉瞬被濃郁的香氣蒸發。『這條線香要陰乾七天,每天都要翻面三次。』他說這話時,窗外大街上,一輛輛外地貨車首尾相連停下來,靜待著裝貨。

  沿著香街向北,便能看見沈香山種植基地的標志牌。漫山遍野的沈香樹在風中搖曳,枝頭掛著白色的小花,宛如繁星點點。技術員小李正在指導香農打孔結香,他手持電鑽在樹乾上精准定位,動作嫻熟如外科醫生。『現在用的是螺旋式打孔法,能讓樹脂均勻分布。』他的工作服上沾滿泥土,卻掩不住眼中的興奮。

  在基地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在分析沈香成分。玻璃器皿中,黃褐色的沈香精油在離心機裡旋轉,光譜儀上跳動著復雜的數據。『我們從奇楠中提取出126種活性成分,其中五種具有抗癌作用。』王博士指著電子屏幕說,『再過三年,我們就能量產沈香靶向藥物了。』

  暮色降臨時,香街亮起了盞盞燈籠。老楊頭坐在門前的藤椅上,看著孫子在沈香堆裡玩耍。小家伙抓起一塊奇楠碎料塞進嘴裡,立刻被苦味嗆得直咳嗽。『這可是價比黃金的東西,你個小敗家子!』老楊頭笑罵著,卻掩不住眼中的寵溺。晚風拂過整條香街沈浸在醉人的木香裡。

  在沙垌香街的盡頭,有一家名叫『沈香緣』的老店。店主陳阿婆正在制作沈香香囊,她將沈香粉、艾葉、藿香等香料裝入錦緞袋中,再用五色絲線繡上蓮花圖案。『以前是用粗布包著當藥枕,現在要做成工藝品了。』她的眼角布滿皺紋,針法卻依然靈巧。

  陳阿婆的兒子阿強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如今在廣州經營沈香文化公司。每個月,他都會帶著團隊回村拍攝宣傳片。『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電白沈香不僅是商品,更是活著的文化。』在他的鏡頭裡,沙垌香街的晨霧、匠人手中的刻刀、直播間裡的笑臉,都成了傳播東方美學的符號。

  夜深了,香街漸漸安靜下來。老楊頭起身關店門,忽然聞到一陣異香。他抬頭望去,只見一輪圓月懸在沈香博物館的飛檐上,清輝灑在門前的『中國沈香之鄉』石碑上。微風拂過,滿街的沈香氣息如潮水般湧動,仿佛在訴說著這個村莊千年的夢想與榮光。

  這條長不過千米的街道,從隋唐貢香到現代產業,從傳統技藝到科技創新,每一塊沈香木都鐫刻著奮斗的年輪。當東方既白,貨車緩緩開出沙垌街,那一縷縷沈香的芬芳,正隨著新時代的東風,飄向更遙遠的地方。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