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於海靜 特約記者 孟維欣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備耕正當時。日前,明水縣通泉鄉的田間地頭與現代化車間裡,早已湧動著春天的生機。這裡正以一粒玉米為紐帶,通過構建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產業體系,一粒鮮食玉米正催生出黃金產業集群,為備春耕注入強勁動能。
3月20日上午,通泉鄉鮮食玉米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人頭攢動,一筐筐金黃色的鮮食玉米在流水線上運轉著,最後華美轉身穿上漂亮的塑封外衣。
廠房內,加工完的鮮食玉米裝袋整齊擺放准備裝車。『我們現在是日產量達到8萬穗,三臺機器同時進行,分裝完按訂單裝車發往各大城市。』正在操作的工人說。
春日好風景,正是備耕時。紅光村黨支部書記高文鵬在車間一邊檢查生產的情況,一邊又忙於與村民簽訂今年的鮮食玉米訂單。
『我們企業去年與村民簽訂了5000畝的鮮食玉米訂單,今年預計保底簽訂單6000畝。現在村民簽約的積極性可高了,因為種植鮮食玉米比種植普通玉米每畝增產400多元。』高文鵬介紹。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通泉鄉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一粒鮮食玉米掀起通泉鄉備春耕熱潮與振興圖景。一個企業的建成投產,不但為種植鮮食玉米的村民增收,而且還帶動了本地村民的就業。村民在這兒務工日工資收入100元。
『我把家裡種地之前的農活都乾完了,空出時間就過來賺點零花錢,本村有這麼好的企業,真是太好了。』正在操作的工人孫秀高興地說。
在通泉鄉,鮮食玉米串起『黃金鏈』,繪就春耕新圖景。據了解,一粒鮮食玉米串起『黃金產業鏈』,今年在備春耕工作中,這個鄉計劃落實鮮食玉米種植面積9000多畝,其中6000畝供應本鄉鮮食玉米加工廠,其餘3000畝以訂單的方式銷售給本縣其他鮮食玉米加工廠。
『我家去年就種植了鮮食玉米50畝,成熟的時候廠子直接就給收購了。我家今年早早地就落實了種植計劃,還是種植鮮食玉米,訂單都簽完了。』正在封袋的工人滔滔不絕地說著。
企業跟著市場走,村民跟著企業走。據了解,黑龍江省辰龍有限公司通泉鄉鮮食玉米加工項目,總投資1164.29萬元,現有玉米加工生產線1條,日加工生產能力達8萬穗。該項目的實施能夠減少冷凍食品的水分流失,保持食品外觀、色澤、風味和營養成分,實現玉米『鎖鮮』,由『賣一季』轉型『賣全年』。
站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和煦的春風裡都帶著鮮食玉米的馨香。鮮食玉米加工廠負責人、紅光村黨支部書記高文鵬信心滿滿:『我們將繼續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讓這粒「黃金豆」真正成為農民的「致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