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於海靜 林倩倩

春風拂過,果樹上的枝丫正悄悄爬上樹梢。3月19日,在明水縣育林鄉先進村高家采摘園,一排排李子樹正在等待修剪。
育林鄉先進村是遠近聞名的果園村,村裡有11戶村民種植果樹。每到采摘時節,慕名而來采摘果實的人來往不斷,村裡好生熱鬧。
『果樹修剪得先把果樹多餘的樹枝修剪掉,這樣纔能更好地發芽,結更多的果實。』手持電動剪刀正在修剪樹枝的果園園主高彪說。高彪修剪樹枝的手法十分嫻熟。他接著介紹道:『這剪枝可是個技術活,關系到今年果子的產量和質量。把那些病枝、弱枝剪掉,養分就能集中供應給好的枝條,果子纔能長得又大又甜。』
據了解,高彪的果園是他父親那一輩就開始種植的,已經有30多年了,他繼承了父親經營果園的技術,農閑之餘開始打理果園。共計7畝地,每畝地200多棵果樹,每一棵樹都是他一棵一棵,一剪刀一剪刀修剪的,預計到果實成熟時,收入可達2萬元左右。不耽誤種地的同時,果園是高彪的另一個創收。
近年來,育林鄉多舉措鼓勵農戶搞副業養殖、種植。『種地之餘能有時間打理其他產業,果園種植就是先進村的典型,村民自家院裡有果園,采摘時節人員來往,給村民增添了不少的收益。』先進村黨支部書記孫紅宇說。
有果園不稀奇,培育果樹苗纔稀奇。果農們不光滿足於種植果樹,有的村民還精心研究了果樹培育,不僅經營果園可以賣果實,還鑽研了果樹的嫁接,培育出果樹苗,現在是果實和果樹苗同時進行,讓其他村民羡慕不已。
『看見眼前這些果樹苗了嗎?這個培育過程可是挺麻煩的,我們要先把李子樹上的芽子割下來,栽種到了地裡,等到開春發芽的時候,把它掐斷,讓它再發出新芽,再把沙果樹的芽子給嫁接上去,從長到賣時間大約經歷兩年,這樣纔能長成一棵乾碗李子果樹苗。』正在給果樹苗嫁接的尤永學果園女主人高金枝說。
不到果園深處,不知果農艱辛。平時我們看到的都是果樹的碩果累累,但從未了解過它的生長過程。高金枝蹲下身子給大家示范。用手扒拉幾下土,樹苗的根部出現包裹著塑料布的地方,塑料布裡是嫁接的兩個新嫩芽。『過幾天嫁接的新嫩芽長好後就將上部枝條剪掉,這就預示嫁接乾碗李子樹苗成功了。』高金枝說。每年嫁接的果樹苗都銷往各省市,成活率高,訂單不斷,每棵成苗能賣到3?5元不等,3畝地的果樹苗能增收2萬多元。而她家的苗木嫁接也為本村婦女提供了務工的崗位,日工資平均達到300元,增加了村民額外收入。
下一步,育林鄉政府將結合果農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開展果樹防疫、培育知識講座,讓果農不出家門,做智慧農民,智慧科技服務於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