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海靜 林倩倩
陽春三月,備春忙正忙。3月19日,在明水縣育林鄉的田間地頭,蜿蜒盤曲的黑色管線,早已整裝待發,這是育林鄉智慧農業,水肥一體的施工現場。
『自從用了這個水肥一體灌溉,每畝玉米底肥節省20斤,免追肥每畝省40斤,每畝地就省了96元。這『水肥一體』的高科技也太先進了。不比不知道,一對比真的省錢。』育林鄉示范村村民張福有介紹。
村企合作,農民增收。據了解,位於育林鄉的牧原集團將生豬糞便經過科學處理轉化成水肥,通過牧原養殖場給鋪設的支農管網,采用滴灌、立杆噴灌、卷簾式噴灌機等還田方式,為玉米進行精准施肥,形成種養循環模式。水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成為玉米生長需要的養分。
『使用水肥一體滴灌後,玉米長勢良好,棒大,顆粒飽滿,畝產量接近1800斤,畝增產150斤左右。而且減少了化肥的使用,無形中又給我們省了一筆錢。』正在現場觀看的村民馬國良說。
近年來,明水牧原集團不斷創新環保技術,提昇環保標准,強化環境管理,大力發展『養殖、水肥、綠色農業』為一體的閉環循環經濟模式。推廣實施資源化利用還田,其中水肥中含有氮、磷、鉀等大量農作物生長所需元素,可以有效節省農戶的化肥投入,為避免造成資源浪費,每次施肥前,都會通過對水肥的養分含量和土壤測土配方分析,根據作物的長勢需求,精心設計施肥方案,在養豬場周邊鋪設支農管網,為農戶免費噴施發酵過的水肥,幫助群眾減少化肥投入,增加作物產量,提高土地收益。
『村企合作自2022年開始,經過幾次技術改進,2024年牧原集團采用鋪設管道灌溉和點對點噴灑融合,實現三合一整合,並且是定時定點噴射,定期檢測土壤營養成分,徹底將水肥一體技術貫徹到底,取得顯著效果,得到廣大農戶認可。同時,牧原集團在鋪設管道時用工時,優先錄用示范村村民,又給村民增收。』育林鄉示范村黨支部書記曹剛介紹。
智慧農業,科技先行。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新技術重塑了生產方式。2022—2024年,『水肥一體』技術在育林鄉服務農田6000畝,幫助農戶畝產減少使用化肥60斤,畝增產150元。
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育林鄉的春耕故事正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縮影。智慧農業不僅改變了農民的生產方式,更重塑了鄉村的發展邏輯。隨著技術下沈和政策加碼,這片肥沃的黑土地正孕育著新的希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寫下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