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婉若
除夕,是一年中最特殊的夜晚,當夜幕緩緩降臨,城市與鄉村都被染上了一層喜慶的色彩。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鞭炮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在這個團圓的時刻,餃子,成為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它承載著無數家庭的溫暖與回憶,也包裹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
早在除夕的前幾天,家裡就開始為包餃子做准備了。母親總是仔細挑選最新鮮的食材,豬肉要肥瘦相間,白菜要鮮嫩多汁,蔥姜蒜的比例也要恰到好處。父親則負責將豬肉剁成細膩的肉餡,那『咚咚咚』的聲音,仿佛是除夕的前奏,充滿了節奏感。而我,也會在一旁幫忙,雖然動作有些笨拙,但心裡卻滿是期待。
終於到了除夕的下午,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開始包餃子。桌上擺滿了?好的餃子皮和調好的餡料,大家分工合作,氣氛溫馨而融洽。奶奶的手法最為嫻熟,只見她輕輕拿起一張餃子皮,放在手心,用勺子舀上一勺餡料,然後靈巧地將餃子皮對折,輕輕一捏,一個飽滿的餃子就誕生了。母親則在一旁教我如何包出漂亮的褶子,她一邊示范,一邊耐心地講解。我認真地學著,雖然包出的餃子歪歪扭扭,但每一個都飽含著我的心意。
包餃子的過程中,大家有說有笑,分享著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父親會講述他工作中的趣事,母親會嘮叨著我的生活瑣事,奶奶則會回憶起她年輕時的除夕。那些溫馨的話語,如同餃子裡的餡料,填滿了我們的心。有時候,我們還會在餃子裡包上一枚硬幣,據說吃到這枚硬幣的人,在新的一年裡會有好運氣。這個小小的游戲,讓包餃子的過程充滿了驚喜和歡樂。
當夜幕完全降臨,廚房裡飄出了餃子的香氣。熱氣騰騰的餃子被端上了桌,一個個白白胖胖,宛如元寶一般。大家圍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品嘗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咬上一口,汁水四溢,肉餡的鮮美與面皮的筋道完美結合,那熟悉的味道,瞬間溫暖了整個身體。大家一邊吃著餃子,一邊互相祝福,歡聲笑語回蕩在屋子裡。
吃餃子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關於餃子的傳說。相傳,餃子是醫聖張仲景為了治療百姓的凍瘡而發明的。他用面皮包上羊肉和驅寒的藥材,煮熟後分給百姓吃,人們吃了之後,渾身暖和,凍瘡也漸漸好了。從此,餃子就成為了人們在寒冬中驅寒保暖的美食,也逐漸成為了春節的傳統食物。這個傳說,讓餃子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的傳承。
在這個除夕的夜晚,餃子裡包著的,是一家人的團圓和幸福,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和對新一年的展望。它見證了我們的成長,也承載了我們的情感。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餃子的味道始終不變,那是家的味道,是親情的味道,是除夕的味道。
當新年的鍾聲敲響,煙花在夜空中綻放,我們在餃子的陪伴下,迎來了新的一年。願這小小的餃子,能繼續傳遞著溫暖和祝福,讓每一個除夕都充滿歡樂和溫馨,讓我們的生活如同這餃子一樣,團團圓圓,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