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赤心融入黑土地

來源:綏化日報 2024-12-23 字體:

——散文集《懷土》談片

金恆寶

 

  土地是萬物之母。

  祖貴橋這部散文集《懷土》,顧名思義就是感懷土地。確切地說,他將赤誠的心以及情和愛,全部融入了生他養他的黑土地。他從廣袤的黑土地汲取營養,作品與大自然一脈相承,和土地一樣朴實厚重。一位哲人說:『寫你的村莊,你就寫了世界。』好的散文往往是泥土裡長出來的,不是水泥地裡生出來的。他在《泥土裡長出的村莊》一文中說:『路是土的,牆是土的,房子也是泥土建的,村莊也一定是泥土裡長出來的吧?那時我經常這樣想。』他在村西我在村東,村風村俗如出一轍,寫作素材均來源黑土地和村裡的人間煙火氣。故鄉的黑土地,給了貴橋衣食,也給了他思想、情感、文學。

  讀《泥土裡長出的村莊》,得到了心智的啟迪。作者立足黑土地,鍾情黑土地,心系黑土地。他從未停止過嗅著黑土地的氣息,所以寫出了黑土地上的人情事態。他的風格宛如行雲流水,有一種朴素之美,親切之感,歷久彌新。閱讀這篇文章,我想起了別林斯基評價普希金的作品:『沒有奇幻的、空想的、虛偽的、想入非非的東西。它整個滲透著現實,它沒有給生活的面貌涂上脂粉。它只是把生活本能的、真實的美顯示出來。』貴橋的散文也是如此,坦誠、真誠、赤誠,是感懷鄉土的記錄,也是獻給故土深摯的戀歌。《懷土》收錄的每篇作品,皆是以情造文,絕不以文造情。沒有感情作為根基,任何筆調都不可能打動人心。在《蟈蟈》一文中,我讀出了童趣、風趣、野趣,展現在眼前的,簡直是一幅大肚子蟈蟈的鮮活的寫生畫。在小昆蟲品類中,我首屈一指最喜歡的就是蟈蟈。少年時代,我與作者一樣,由於親近蟈蟈,親自逮蟈蟈、養蟈蟈,在房檐底下掛滿蟈蟈籠子,蟈蟈親切入耳的大合唱,給一個鄉下孩子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天籟之音。我對《蟈蟈》讀的投入忘情,遐想聯翩,仿佛作者替我圓了一個多年的蟈蟈夢。

  《蟈蟈》一開頭就這樣描述:『進入七月天,小麥已經開始灌漿了,雖然還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可棵棵麥芒齊刷刷地刺向天空。天熱起來了,第一批蟈蟈已經長成,開始在麥田裡、荒地路邊、柳樹毛子裡、墳塋地邊試聲鳴叫了,我和小伙伴們開始了逮蟈蟈的行動。』這樣的語言,就和一個上了年紀的農民嘮家常似的,一字一板,有根有蔓,自然天成。作者說逮蟈蟈要沈得住氣,根據蟈蟈的打點兒,以及斷斷續續的長鳴,判斷蟈蟈大體所在的方位,然後屏住呼吸,耐心地沈下心來。假如沒有親自逮蟈蟈的經歷,怎能寫出這活脫脫的細節。

  文貴簡潔。《蟈蟈》字少味多,短小精悍,扣人心弦。這篇短文最突出的是真。真實、真誠、真切,寫出了大自然的風光,原野的多姿多彩,蟈蟈的情味韻味。一句話:再現了生活的原生美。美的前提必須是真,如果沒有真,所謂的美,只不過是虛假的丑。十九世紀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說:『我是一個為了真,連美也可以犧牲的人,只要是真的,也就必然是自然的,是好的,而且我也認為必然是美的。這就是我的美學。』

  他的這部散文集《懷土》,是從黑土地中脫胎而出的,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流淌著與黑土地血肉相連的深情厚意。該書蘊含著質朴的美,描繪出了鄉村生活的凡人小事。正是這些凡人小事,觸動了更多人的心靈和情感。每篇作品用詞得當,表意真切,在平實中可見爐火純青的功力。簡約,又可見其文字修養。在《懷土》中,不時有流暢的精彩描寫,清麗的抒情,獨到的夾敘夾議。這是見功夫、見修養、見纔力的,頗為難得。作者讀書很多,他把書本知識、生活積累、文字素養相結合,三位一體。這樣一來,他的散文雅俗共賞,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獲益。

  古人說要把人物寫好『全在點睛,睛活則有生意』。散文集《懷土》寫到《黃獸醫》《李邊外》《萬老疙瘩》等一些人物,為了避免雷同,作者用獨特的視野和筆調,刻畫出了一個個具有不同鮮明個性的人物,如《衛瘦子》:『衛瘦子個頭矮小、瘦削、小臉、赤紅面子,他不長胡須,男做女相,說話聲音細而尖,語速快。衛瘦子每走一處,往往引起東鄰西捨狗吠,平時特別溫順的狗見到衛瘦子,聽到他說話也便使勁咬。』寥寥數語,把衛瘦子的形象勾勒的栩栩如生。原來,衛瘦子在村裡屬於另類,他師范畢業後回村裡當小學教員,他執拗較真,不懂因材施教,和學生生氣,氣的精神不正常了。衛瘦子寫一手叫絕的毛筆字,春節前給村裡人家撰寫春聯,措辭實際又新穎,通俗易懂。衛瘦子還會理發,全村唯獨他有一把手工推子,義務為老少爺們理發。衛瘦子是一條道跑到黑的熱心腸,又是鑽牛角尖的善良之人。我讀《衛瘦子》笑中帶淚,過目不忘,對衛瘦子敬佩有加。任何時代,都需要像衛瘦子這樣的『傻子』。

  對於作家,一切歸根於生活。貴橋有深厚的生活底蘊,鄉村的哲學思想,生活習慣,是非標准,文化觀念,審美趣味,這一切都影響著他。他不強寫,不硬寫,不作偽,不作秀。他的散文沒有那些所謂的奇妙構思、縝密章法、跟風新潮。他的寫作方法就是有感而發,一門心思吐露真情。按著自己的好惡,自己的觀察體驗,自己的積累感受,娓娓道出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真相。情之所至,緣情成文。情動於中而行於言。縱觀《懷土》這部散文集,看似每篇作品都是信筆寫來,渾然一體,本色天成。其實,最簡單的自然筆法,往往需要刻苦的錘煉。《懷土》中寫的均是情系桑梓,感恩父老,心懷黑土地。這樣的作品,纔能撥動人的心弦,纔能淨化讀者的靈魂。

  閱讀《懷土》,我想起了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詩句: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