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日古德
千鶴島
黑鶴、白鸛、大鴇
最喜歡的樂園、棲息地
飽滿的維度,像我們的小村莊
一把船槳,一根篙櫓跟著一支歌
飛起來,落下去,千鶴島是誰的家
雲,棉花團一樣
或三三兩兩,或聚在一起
它們的影子在水的深處
像我們的一組詩,也在深處
千鶴島許你勤勞,不許你貧窮
八月,一個豐收的季節
有多少把小鐮刀、大鋤板兒
放在大馬力
約翰迪爾·紐荷蘭的駕駛臺上
又有多少血和汗摻混的詩
晾曬於此
我們的千鶴島漁村
把酒斟滿,把魚炸香
西林湖濕地
先祖、上蒼賜予的
讓每一片蘆葦、荷花池
都帶著溫暖,胸懷和靈性
春天裡的冬天,冬天裡的春天
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一眼泉
誰能離開你啊
那些弱小的地丁花
那些高大的牛蒡草
那些滿地爬的香瓜、西瓜
那些紅脖子漢子的米高粱、大高粱
那些小麥地、蕎麥地、谷子、糜子地
那些櫻桃、李子、苹果園
守著的苞米地
一個巴掌大的小城
這是誰的老家,那些老嫂子
在通達、在崇德、在永久
在濱泉新城、明淨寺、張奎英屯
一到年節,都要拜一拜西林湖
一到年節,都要上上一柱香
蘭河
你、我的夢,咱老媽的夢
是東大河哪一天樹梢上的相思
一朵浪花的來,一朵蓮的開
月圓月缺的像賣豆腐的小驢車
走遍大街小巷
東林寺,不滅的香火
是蘭河鄉、康榮鄉、南大窪
幾代人的傳承,一茬茬麥子捆上
一茬茬麥子像割不盡的韭菜
一茬茬長起來
讀懂了你與我的咫尺天涯
讀懂了你一個頂針上的一針一線
讀懂了你挽著我的右胳膊送我
人生,有多少滴、多少把淚
被你綁在一個夜晚,一朵睡蓮之上
這家,你讀懂了
這詩,你讀懂了
這小村,你讀懂了
活完泥,脫完坯,扒完炕
溫馨一次吧,這愛啊沒離開
北安鄉的高粱地、蕎麥地、谷子地
紮音河
掰開指頭,仔細數數你們的小名
通泉、東太村、錄豐、民安
這就足矣。你們像紮音河的孩子
打?、踢毽兒、滾鐵環、攆風滾草
一輩子能有幾個幾十年的
花好月圓
一輩子能有多少睡蓮
野蓮花獨開獨放
像一把親情的小提琴
也像奶奶和母親的燈下小夜曲
更像爺爺領著老爹溫習莊農雜字
一把鋤頭磨亮一把鐮刀掛起來
紮音河,像剛剛昇起來的炊煙
一把爆米花,嘎?嘎?的
從不缺吃少穿
路過一片西瓜地
八月的紮音河會讓你
甜脆可口,綿香萬裡
紮音河,從不離開母親
往南一拐彎,一甩黑辮子
就是呼蘭河,松花江
白馬石
讓我想起
王明貴、張光迪
三師與六師的會師地
趙尚志、陳雷、於天放
金策也在這依著一匹白馬
是神賜予的
一匹勝利之馬
密林深處,誰還覺得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胸中有滿腔的怒火
抗日,打鬼子,打土匪
一匹匹白馬,衝出山林
殺出高粱地
死了,一顆子彈為國捐軀
活著,一頂草帽為了我們的老百姓
為了黑土地,為了這好山好水
給老百姓還回一匹白馬
寒地稻香
誰是你的水稻之父
是那個口碑中的南袁北徐嗎
七河源,九河匯,早就是民心工程
六月,沒見到繁忙
只有智能化的大小機械
在慶安的大地上,到處歡暢
遼闊的稻田
把藍天、白雲裝進來
不肯離去的白鸛、丹頂鶴
認准了,一片情愁的家鄉和稻香
豐收的稻谷低著頭思索著
大羅密、歡勝、豐收、勤勞、發展
村莊上空飄渺著的炊煙
哪一縷不是一口乾飯
一口魚的吉祥
馬玉祥
青岡、禎祥、吉星
你,以皴裂的大腳板
南征北戰,你在漢江南岸
你在魏巍的長篇通訊裡
你是新中國課本上『最可愛的人』
你的故事
教育了幾代人
豈能一個紀念館裝滿
你,像一棵紅高粱,樟子松
在綏化、在青岡、在通遼、在科爾沁
和一群孩子
站在青紗帳邊上
我們看黑土地的養成
我們看一種精神
不忘初心的,為人民服務
一心報國,寧死不屈
青肯泡
鹽鹼地上的蘆葦蕩裡
當年藏著多少顆抗日的頭顱
多少杆三八大蓋
老洋炮、雙筒獵槍
一星瞄准,滿腔的怒火
播下抗日打土匪的火種
你還記得王任民、王景生嗎
你還記得電影
《春風吹到諾敏河》嗎
如今的牛城,依然牛勁衝天
你還記得
青肯泡『三?一炸』,老黑殺豬菜嗎
魚米之鄉的革命村
不只是夢裡夢外的山清水秀
還有家長裡短的笸籮簸箕
還有一口抗聯、打土匪的老水井
蒲棒、睡蓮、長脖子老等,魚戲荷蓮
布日古德,詩人、詩評家、文學評論作家、高級記者、北大荒詩社社長、《黑龍江詩人》總編輯;吉林省、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有作品散見於《詩刊》《北方文學》《鴨綠江》《西藏文學》《莽原》《草原》《奔流》《詩選刊》《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軍報》《中國文化報》《中國國防報》《河南日報》《廣西日報》《大眾日報》《吉林日報》《內蒙古日報》《遼寧日報》《陝西日報》《甘肅日報》《貴州日報》《詩歌月刊》《揚子江詩刊》《詩林》《星星》等國內主流報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