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記者 陳駒
10月15日。金秋送爽,大地鋪金。在北林區興福鎮透井村二組張生偉的家庭農場裡,玉米正在收獲。記者看到,一排排玉米植株,宛如嚴陣以待的士兵,每一棵都滿載著金黃飽滿的玉米棒,呈現出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張生偉告訴記者,這塊400多畝的玉米地是采用孟憲峰老師研發的玉米種植新方法,在今年氣溫低、雨水大的不利天氣情況下,畝產仍可達2670斤,折合成14個標准水,乾糧可達到2250斤,在黑龍江省第二季溫帶下限區域,玉米畝產超噸,已創歷史新高。
打開孟憲峰家裡的書櫃,各種獲獎證書、資格證書可謂琳琅滿目——先後獲得省農業農村廳頒發的『高素質農民』、國家『高級農作物植保員』和『一級農業技師』職業資格證書;先後榮獲省實施農業『豐收計劃』三等獎、二等獎、《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元素圖譜教學法》榮獲國家產權保護證書……作為一名普通農民,孟憲峰還當選過兩屆區人大代表,獲得過北林區優秀共產黨員、和諧家庭標兵和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從『書呆子』到『田瘋子』
1960年孟憲峰在江蘇沛縣,1972年遷入我省,落戶當時的綏化縣城郊公社萬發大隊,從此也注定了他和這塊黑土地的不解之緣。
孟憲峰青少年時代,正趕上『文革』,取消了高考,也阻斷了他的求學夢,他只能像父輩一樣,過著『面朝黑土背朝天』的生活。但他又不安於現狀,作為村裡的『文化人』,孟憲峰深知:知識與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質上的富有更重要、更富有。他先後自費參加了『中國農業大學法律專業」函授和『東北農業大學作物植保專業』的學習,並拿到了這兩項大專文憑,還省吃儉用自費訂閱了《黑龍江農村報》《農村金融報》等十幾種報紙雜志。農閑時,他紮進知識的海洋,因此村民們笑他是『書呆子』。正所謂厚積薄發,1983年,全國農村體制改革,孟憲峰有了用武之地。他利用自己的承包田和掌握的農業科技知識,開始了植物營養學的專項研究。他把自家的口糧田變成試驗田,種得莊稼五花八門,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村民們常常看到孟憲峰不是彎著腰查看什麼,就是蹲在地裡記錄什麼……
長此以往,孟憲峰在村民眼裡,已從一個『書呆子』變成了一個『田瘋子』。因為在長期觀察、記錄和比對中,孟憲峰從種子發芽、生根、出苗的營養增長,到生殖、拔節、出穗籽粒灌漿、果實膨大等各種環節都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並找到了教科書上的理論與實際的差距。
『藏糧於技』喜結碩果
孟憲峰說,在農言農,在商言商。我是個農民,這輩子乾好科學種田這一件事足矣。
正是抱定這一信念,孟憲峰付出了半生的心血,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並且獲得了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的認可。2016年獲得國家『一級農業技師』職業資格證書;2017年被綏化市確定為『鄉土人纔』入庫管理優秀人纔;2023年獲得省農業農村廳頒發的高素質農民證書。2009年和2012年,他的『水稻潛葉綜合防治技術』和『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技術』,先後被省農委授予『黑龍江省實施農業豐收計劃』二、三等獎。2022年7月,他的《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玉米『四比空』栽培技術,獲國家頒發的版權保護證書。去年在興福鎮試驗田試驗種植中,產量一公頃地3萬斤,今年達到3.5萬斤。作為『四比空』玉米種植技術研發人,孟憲峰介紹,此項他已摸索試種了16年,主要利用農作物生長邊際效應,每4壟間隔一壟種植,再增加種植密度。在不減少種植總株數的前提下,盡量提昇農田內的通風性和透光性,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和環境。
『藏糧於農』授之以漁
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取得成績的孟憲峰沒有沾沾自喜,也沒有滿足現狀。他說,讓大地豐收,讓農民增收,纔是他最大的心願。他把『藏糧於農』作為擴大『藏糧於技』通途,從1990年開始,孟憲峰就先後自費購置了投影儀、背投熒幕、電腦等設備,利用冬季農閑時節,在周邊市縣、鄉鎮,免費開始了他的『傳道、授業、解惑』之旅。至今,孟憲峰已為各地農民免費舉辦農科講座1000餘次,受益農民5萬多人次。對此,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及省市媒體都給予報道。
過去在當地農民眼裡是『書呆子』『田瘋子』的孟憲峰,如今已成為他們倍感尊重的『田保姆』『田大夫』了。隨著孟憲峰聲名日隆,多年來,他每天接到來自家鄉黑龍江乃至吉林、遼寧、內蒙古、山東等地求助、諮詢的電話源源不斷,他有問必答,對問題嚴重的,甚至親自到現場解決。他說:農民種地不容易,莊稼有病就像孩子生病那樣令人心焦,給咱打電話咱就得像大夫一樣去救死扶傷。2022年6月份,慶安具大羅鎮光華村吳鳳超家種植的6公頃玉米發生爆裂死亡現象,吳鳳超和商家在使用除草劑合不合格的問題上發生爭執,孟憲峰被請去為患病玉米『診斷』。孟憲峰到現場後發現,病因是種植戶在玉米苗前、苗後兩次施用除草劑時均加入過量,造成玉米激素中毒,當時死亡率已達13%。孟憲峰以最快的速度為種植戶配制了藥劑救治,3天後見效,將損失降到最低。種植戶樂了,商家為此還給孟憲峰送來了一面錦旗。近年來,孟憲峰每年都為莊稼『看病』幾十次,為農民挽回了經濟損失。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為了大地豐收,為了農民增收,我願把畢生所學和成果撒遍黑土地!』這便是孟憲峰這位農民、農業專家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