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0月23日訊 ( 李浩然 特約記者 段金林 ) 慶安縣久勝鎮久安村梁志忠創辦的忠波米業作坊,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到2023年孵化出5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企業,並且構建起涵蓋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完善產業鏈條。這5個企業是大晟金秋、聚晟加工、芊芊電商、寶來科技、禾晟金谷,他們分別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省『專精特新』加工企業、全省農業領域領軍企業、全國放心糧油加工示范企業稱號。
大晟金秋集團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03年,當年久安村村民梁志忠、李淑波夫妻看到農民的水稻出售難,便萌發了創辦米面加工作坊,取名忠波加工企業,把農民的水稻加工成各種類型的大米,把玉米加工成面粉和查子,而且收費低廉,深受農戶歡迎,建議創辦水稻加工合作社。2007年合作社應運而生,推舉梁志忠擔當負責人。合作社模式有效提昇了農業生產效率,也增加了農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2013年,梁志忠創辦的水稻合作社榮獲國家級示范社。國家農業部門建議他們擴大生產規模,走出一條科技創新發展的路子。為此,梁志忠對合作社進行整體改組,決定成立農產品加工集團,並成立幾個分公司,把加工同運銷銜接起來,先後發展創辦聚晟米業加工企業、芊芊電子商務企業,正式組建起大晟金秋集團,初步形成了生產、加工和銷售鏈條。
初期階段企業僅是收購加工,收購的農產品原料供應不上加工,面對此情,決定改革企業經營模式,組建自己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他們以土地承包形式流轉農戶土地,旱田流轉價格為每畝1000元,水田為每畝600元,由於這個價格高於當時市場,大幅度讓利於民,農戶出租耕地的熱情極高,很快組建起超過萬畝的原料基地,訂單農業面積達到2.94萬畝。承包和流轉的土地既有本縣的鄉鎮,也有鄰近木蘭、綏棱的外縣的土地,耕作面積的急速擴大。耕作面積擴展以後,儲存、營銷面臨諸多困難,為破解這種難題,集團又相繼成立寶來科技企業、禾晟儲存企業。
企業的創新發展,關鍵在於科技投入的含量,這也正是大晟集團的發力點和著力點。他們先後組建了智能綜合電商辦公大樓,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配備了當代最為先進的辦公設備和電商運營系統,形成配套齊全的現代技術體系;新建自動加工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可生產真空包裝和密封袋裝大米,整個加工車間設備全部采取最先進的迅捷技術,生產全過程嚴格遵循國家食品安全標准,產品質量檢測實現數碼追溯體系;真空包裝車間配置了六條全自動生產線,確保產品包裝質量和生產效率;為確保產品不潮不霉,集團建起兩座烘乾塔,烘乾能力每天達到700噸;同時還建有三個能容納900噸的原糧罐,一個能容700噸的恆溫大米罐,均配備了先進的恆溫調控系統,確保原糧在儲存過程中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