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 毛德君
迎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伴著鄉村振興的熱浪,青岡縣永豐鎮前進村黨支部書記、關工小組組長張立波,領辦成立了前進高產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實施『土地托管』新模式,帶領全體村民踏上土地現代化管理、規模化種植的農村農業發展新征程。
近年來,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多數都走上了外出務工增收之路,家中剩下都是老弱病殘或婦女兒童,只能靠租用種糧大戶的機械播種或收割,這樣一來費用就比較高。對此,張立波想成立一個從種植、管理,到植保服務、銷售、存儲為一體的『托管合作社』,農忙時,把田間的所有業務都承擔起來;秋收後,再把各家各戶的糧食交給他們自行處理,既能滿足鄉親們不願把土地流轉出去的願望,又能達到留守人員在家創業增收的目的。2022年,他以『你在外打工掙錢,我在家幫你種田』的理念,組建了一個現代化的生產合作社,以降低種田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產品質量、幫助農民增收,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為了購買一系列的機械設備,張立波積極向上爭取貸款,起早貪黑地走村串戶號召鄉親們集資,先後有40多位農民帶地入股,共籌款800多萬元,購買了大馬力拖拉機、播種機、深耕機、噴灌機等設備100多臺(套)。與此同時,還建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標准化倉庫,購進了大型烘乾設備。每畝年收服務費380元,當年共托管土地5000多畝。對於低收入家庭,還讓他們年初緩交服務費年末統一結算。
在托管過程中,合作社推行『六統一』的經營模式,為了確保廣大農民的糧食能賣上好價錢,他們還啟動了烘乾服務業務,以確保各戶的糧食不霉爛、不變質。2023年,共為入股的社員分紅120萬元,真正實現了『托管』為鄉親們提產增收的願望。
兩年多來,張立波以『土地托管』的模式,全心全意地為鄉親們服務。不僅使一大批婦女和老弱勞力從辛勤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大大促進了全村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增加了收入,還為他們更加專心地照顧孩子提供了時間,解決了留守兒童無人看管的大難題。據了解,前進村的人均年收入由2020年脫貧攻堅時的13518元,提高到2023年的17775元。前進村的『托管』業務也帶動了周邊幾個村農民生活的提高。目前,合作社已同周邊3個村簽訂了『托管』協議。
『我們決心把這個經營模式做強做大,帶動更多的農民實現土地效益的最大化,明年土地托管的面積有望達到1萬畝,為鄉村振興助力。』張立波信心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