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加工僅需3小時——
青岡玉米一路領『鮮』
□ 朱虹 李麗雲 艾文英 特約記者 段洪偉

近日,青岡縣迎來鮮食玉米最佳采收時節。伴隨大型收割機的轟鳴聲,一個個玉米直接裝車被送入加工車間。從鮮食玉米采摘到加工完成,整個過程不超過3小時。
青岡鮮食玉米產業以『快』當先。在日前舉行的第43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暨青岡產業合作交流大會上,大會組委會秘書長趙玉敏說:『青岡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支橕措施科學有力、區域品牌創建成效顯著,鮮食玉米產業開發走在全國前列。』
繼獲得『全國中高端鮮食玉米生產示范基地』『國家鮮食玉米種植與加工標准化示范區』『全國鮮食玉米產業集群示范縣』等稱號後,青岡在此次大會上又添新榮譽——全國鮮食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
連日來,記者在青岡縣訪企業、進田地,探尋青岡玉米一路領『鮮』的密碼。
科技助力『鎖鮮』
近日,青岡縣萬德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青岡縣萬德福黏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阮萬超和工人忙得團團轉。阮萬超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種植鮮食玉米1萬畝,日加工鮮食玉米60萬—70萬穗,產品已銷往20多個省的城市。
收割、脫皮、篩選、清洗、蒸煮、速凍……阮萬超介紹,為保證鮮食玉米的新鮮度和口感,整個過程要『快收、快運、快加工』。
青岡鮮食玉米的生長期約90天,剛進入乳熟期就要開始收獲。玉米種植面積大,不可能在同一天內全部完成采收,於是企業根據加工能力,采取錯峰種植策略。這樣一來,整個收獲季持續30多天,每天只需搶收剛成熟的玉米即可。
在快運方面,青岡通過土地托管連片種植、規模化經營,顯著縮短運輸時間和降低成本。基地大多在企業廠區周邊,通過大型收割機采摘,一天可收獲80—100畝地玉米,采摘完的玉米最快只需半個多小時就能送進加工車間。在加工環節,一些大型鮮食玉米企業將時間顯著縮短,確保鮮食玉米的『鎖鮮』效果。
『鎖鮮』技術背後,是科技的強力支橕。
近年來,青岡縣農業農村局參與起草鮮食玉米栽培技術規程、速凍加工技術規程、真空包裝加工技術規程等標准,規范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標准體系。青岡還與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共建黑龍江首家鮮食玉米品質提昇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入研究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課題。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市委常委、青岡縣委書記袁成寶說,國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倍增,鮮食玉米良種價格翻番漲價。鮮食玉米產業是青岡促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不能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
為提昇育種自主創新能力,青岡還成立鮮食玉米品種研究所,研發鮮食玉米種子。青岡縣萬德福食品有限公司全程參與種子繁育試驗。阮萬超介紹,今年公司將100多畝土地作為鮮食玉米種子試驗田,還在海南設立鮮食玉米種子南繁基地,加速推進品種對比試驗和審定。
農民腰包更鼓
從『論斤賣』到『按穗賣』,青岡鮮食玉米漸成餐桌『新貴』,也成了青岡撬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金棒棒』。如今,青岡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達17萬畝,年產鮮食玉米4億穗以上,年產值超6.5億元。袁成寶介紹,近年來,青岡圍繞玉米百億產業發展目標,以標准化和產業化謀篇布局,把鮮食玉米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通過建基地、育龍頭、強加工、創品牌,青岡鮮食玉米呈現全產業鏈發展態勢。
青岡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不僅壯大了縣域經濟,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齊洪俠是新村鄉三排九村的致富能人。2022年,她牽頭組建青岡縣巧婦黏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鮮食玉米初加工速凍食品及雜糧、農副產品經銷項目。『我們當年開工,當年投產達效。』齊洪俠告訴記者,2023年,合作社生產加工玉米漿包500萬個,黏豆包、年糕、大黃米飯等產品100萬斤左右,年營業額達800萬元。
今年,齊洪俠成立了黑龍江省綠盛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帶領合作社投資真空鮮食玉米加工項目。該項目預計年加工鮮食玉米300萬穗。這兩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50餘個,帶動員工人均年增收1.3萬元。
目前,僅新村鄉就有5家鮮食玉米生產企業。這些企業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土地流轉收入,還吸納季節性用工和長期務工人員,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以前種大田玉米,每畝地收入也就幾百元。現在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鮮食玉米,每畝地能多收100多元。』三排九村村民單玉軍高興地說,他還在村裡的鮮食玉米加工企業打工,每天能掙100多元,一年下來能增加不少收入。
在青岡,像單玉軍這樣的農民還有很多。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讓他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和增收致富的夢想。
今年,青岡鮮食玉米再迎豐收,讓農民喜笑顏開。袁成寶表示,青岡將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產業昇級,譜寫青岡鮮食玉米『新鮮』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