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綏化:數據一片雲 打通農業托管智慧鏈

來源:綏化日報 2024-10-22 字體:

董新英 張鑫宇 全媒體記者 陳驍
 

  前不久,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發布了首批50個數字中國建設典型案例,市農業農村局智慧農業發展中心『基於數據鏈打造農業托管智慧鏈』案例入選,是黑龍江省唯一入選案例。

  千裡沃野,大國糧倉。綏化是農業大市,耕地面積佔全省的12%,糧食產量佔全省的15%,是龍江『壓艙石』中重要的一塊。近年來,我市以打通農業數據鏈、構建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圍繞『農業大數據+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平臺建設思路和『數據要素×N』的平臺運營思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農業遙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完成了『農業托管智慧鏈服務平臺』,為全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構建了一片『雲』、繪制了一張『圖』、打通了一條『鏈』,積極探索智慧農業服務創新模式,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由市數據局推薦的案例入選,是『數字綏化』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據介紹,截至2023年底,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耕地面積已達到1633.9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57.3%,為農民提高了將近20%的經濟收益,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雲』平臺搭建農業生產托管一張網

  『將農業數據資源遷移上雲。』近年來,我市通過統一搭建互聯網平臺為農業生產托管組織提供了集農田管理、農機管理、農資管理、農產品溯源等功能於一體的一片『雲』,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馬上就要開始秋收了,我們正在測試這個新的無人駕駛收割機。』金秋時節,在慶安縣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金燦燦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邊,沈甸甸的稻穗在風中起舞。工作人員站在稻田旁,操縱平板,先選取好地塊,然後規劃路線,點擊『開始』,無人駕駛收割機自動進入田間,收割、轉運、放糧……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全程無人駕駛。

  『傳統收割機作業時,灰塵較大,駕駛員需要全副武裝,作業強度較大。使用無人收割機,就完全避免了這些缺陷,它就像家裡的掃地機器人一樣,提前規劃好作業路徑後,就能在田間自動收割,省時省力,拿著平板就能實現操作,一天能收割60畝地左右,還節省了僱傭駕駛員的費用。』慶安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王旭介紹。

  『我們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無人機場、改造無人農機具,實現農機具自動規劃路徑、自動無人化作業、無人機自動巡田等功能,提昇農業生產效率,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近年來,慶安縣加快數字化農業建設,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田間多功能攝像頭等全方位、多角度進行空天地一體化智慧農田建設,從耕種管收多維度掌握農業生產規律,為農戶生產提供精准服務。』慶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范軍介紹說。

  依托『農業托管智慧鏈服務平臺』的建設,無人駕駛、智慧平臺,這些科技的力量正在綏化市現代化農業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悉,『農業托管智慧鏈服務平臺』利用數據實現了為托管服務組織賦能、為農業主管部門賦能、為金融機構賦能、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賦能,對擴大托管服務規模、強化托管服務管理、促進金融支農成效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圖』向導大數據實現預測研判

  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對農業遙感及物聯網數據的深入分析,為農業主管部門提供種植結構、作物長勢、災情損失、糧食產量、補貼資金預測分析的『圖』向導,為農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在綏棱縣靠山鄉富國村科技示范園區,伴隨著旋翼轉動的轟鳴聲,T60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騰空而起,按照預定的路線來回穿梭,綏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鑫正指揮技術人員對無人機光譜遙感技術進行測試。

  李鑫介紹,『我們測試的這臺無人機是配備光譜分析等尖端農業技術設備,配合水肥一體化、四情監測等地面設備,實現空天地無縫銜接。我們通過無人機光譜遙感技術獲取農田高清影像,識別農田邊界,獲取地塊面積並通過分析圖像數據,及時發現田間缺苗、雜草、倒伏、水害等異常情況,同時提供農作物長勢分析,實時共享農作物生長信息。遙測土壤和作物數據,使農民能夠更有效地節省時間和金錢,同時減少農藥的使用。目前測試較為成功,下一個種植季便將投入使用。』

  據悉,『農業托管智慧鏈服務平臺』引入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能力支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衛星遙感數據進行解譯分析,對氣象監測站數據進行分析和預警,對孢子、蟲情影像進行快速識別和預警,對土壤?情數據進行分析和預警,對農機軌跡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為托管服務組織提供在線專家問答等。

  同時,『農業托管智慧鏈服務平臺』還利用微信等小程序為農戶提供了托管服務對接、托管服務監控、托管服務驗收等功能,通過微信的實名認證功能解決了數據安全性、服務真實性等問題,利用農業遙感數據和農機作業數據讓托管農戶能夠實時了解托管地塊的生產情況,進一步保障了農戶的基本權益。

『鏈』服務構建產業鏈數據共享模式

  『多虧托管服務平臺數據鏈,為我提昇了授信額度,眼瞅著就要秋收了,資金鏈有保障,我們更有底氣了。』秋收在望,北林區興福鎮龍興華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曲延龍望著長勢喜人的水稻興奮地說道。

  曲延龍經營的家庭農場累計托管土地1968畝,豐收在望急需儲備收儲和深加工資金,按照原來銀行掌握的數據可實現貸款190.1萬元,托管服務平臺數據鏈打通後,授信額度提高到420.02萬元,為家庭農場後續的農事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農業托管智慧鏈服務平臺』系統還提供了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數據、農業生產托管補助資金認證數據、土地確權數據等作為金融機構的授信依據,農業遙感數據、農機作業軌跡數據、農資、農產品進銷存數據均可用於金融機構貸後風險管理。系統可在農業生產托管組織授權下為金融機構提供上述數據,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加持為銀行及擔保機構提供貸後風險識別、評估和預警服務,為保險公司提供保後風險識別、評估和預警服務。同樣位於興福鎮的福順村經濟合作社、超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也得益於托管服務平臺數據鏈打通後,授信額度的提高。他們分別從原授信78.41萬元、280.57萬元提高到181.04萬元、478.99萬元。這類托管組織或農業服務組織在貸款方面通過數據鏈貫通和價值挖掘,貸款額度基本實現了翻番,數據鏈價值凸顯。

  近年來,綏化市通過創新『農業大數據+精准補貼+精准保險+精准貸款+精准訂單』的產業鏈數據共享模式,在政府部門、收糧企業、保險公司和銀行之間搭建起數據共享的橋梁,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鏈』服務。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