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棱縣向榮村黨組織引領強村富民之路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特約記者 李磊
向榮村是綏棱縣克音河鄉的一個普通小村,全村1.66萬畝耕地,人均耕地有限,僅靠傳統耕種土地產生效益的生產經營方式制約了村子的發展。
向榮村黨總支書記劉峰常說一個詞——『洗腳離田』。『村集體領辦合作社,我們全村土地實現托管,90%的勞動力不需要參與到農業生產中,年年還有分紅。』
這1.66萬畝土地是如何實現全部托管的?向榮村年年開分紅大會靠的是什麼?答案是:黨組織引路、村集體領辦、農民帶地入社、土地集約經營……
種啥?咋種?賣給誰?村集體來操心
『現在地裡的玉米長勢不錯。全村1.66萬畝地,從種到收常年30多人管理,你信不信?』劉峰說,你看這地裡根本看不到幾個農民。過去種地可不這樣,這些地少說也得2000多人忙活。現在都是大農機作業,幾天就乾完。土地由村集體托管後,實現耕種、供種、供肥、供藥、田管、指導、銷售『七統一』經營,村民以耕地入股,坐等分紅。種啥?咋種?賣給誰?這都不用村民操心。
綏棱縣向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生產部部長王玉龍說:『合作社成立前,老百姓一家每年就種幾畝地,一年到頭也就掙個萬八千的,要是趕上自然災害一年就白忙活了。於是,村黨總支一班人就琢磨著要搞規模化生產,提高種植的穩定性和效益,同時還能使村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拓展更多的收入渠道。』目前,向榮村全村擁有各類精密播種機、大型收割機、飛防無人機等大型專用農機裝備數量增加到110臺(套),進行播種的時間由2017年的17天縮短到目前的10天。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向榮村生產經營由粗放式向精細化、分散式向集約化轉變,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集體增富、農民增收。劉峰說,去年合作社不但耕了全村的地,還為鄰近鄉鎮提供了土地托管服務。
一年一次的分紅大會
向榮村2013年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到2022年實現人均年收入18800元,比2013年提高了168%。記者了解到,從2017年開始,向榮村已連續7年分紅,2023年末全村分紅2018萬元,人均分紅7332元,村集體增收510萬元,村民每公頃地比一般流轉純增收入4000元。
依靠土地托管收入,向榮村家底逐年增厚,陸續興辦了光伏、苗圃、催芽車間等集體領辦企業。去年村裡又新增了鮮食玉米加工產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公司,建了工廠、冷庫,組建了銷售團隊,形成了『種植+加工+冷藏+銷售』的鮮食玉米全產業鏈條。今年,向榮村種植鮮食玉米達到1000畝,加工儲存鮮食玉米200多萬穗,僅此一項預計純收入就有70多萬元。
克音河鄉黨委書記李兆河說,向榮村是全省農村土地整村托管第一波『吃螃蟹』的村。『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些人,村還是那個村,不同的是耕地由農戶分散經營變成了集體統營,五指握成了拳頭。』
村美、人和、產業興的鄉村新顏
『敲起鑼,打起鼓,扭起秧歌跳起舞。家家都小康,歡聲笑語喜洋洋……』夏管時節,每到傍晚,村民就會聚到一起,伴著歡快的鼓點,扭起喜慶的秧歌。
『現在生活好了,環境美了,大家每天勞作後就聚在一起活動活動、嘮嘮家常,這日子老滋潤了。』村民喬曉梅高興地說。
每年為65歲以上、70歲以上老人發補貼,為本村考上大學的學生等發獎勵,和美鄉村透著滿滿的幸福感。
向榮村始終堅持發展為了村民、成果惠及村民,把大部分收益分配給村民,同時又把集體收益用於改善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該村把提昇村容村貌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以『清障』為切入點,推進公共空間整治;以『添綠』為著力點,提高綠化美化水平;以『保潔』為落腳點,完善垃圾處理機制。通過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善村規民約、制定獎勵機制等辦法,引導群眾參與其中,共建美麗家園。
優美的環境能陶冶人,也能鼓舞人。環境好了,村民的內在素養更要提昇。該村定期開展『好婆婆』『好兒媳』『文明戶』評選等活動。如今在向榮村,『家家爭優,人人爭先』正成為鄉風文明的新標簽。
向榮村先後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精品村』『黑龍江省美麗家園示范村』等榮譽稱號。劉峰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我們今年計劃投資1500萬元搞肉牛養殖項目,省市縣相關部門給予很大扶持,目前規劃設計都在積極推進。項目正式投產後,村集體產業實力會更強,村民生活也將更富裕。』談到未來,劉峰信心滿懷、乾勁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