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市高質量發展大豆產業實踐系列報道之一
□ 馬明舒 特約記者 萬希龍 全媒體記者 廉紅 王宏妍 陳驍

編者按:
今年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將聚焦大面積單產提昇,毫不松懈抓好糧油生產。產量上穩中求進、在優化品種品質的前提下力爭多增。啟動大豆單產提昇工程和規模主體增產行動,推進單產大面積均衡提昇。
海倫市委、市政府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國字頭標簽,以及寒地黑土、天然富硒的資源優勢和高油脂、高蛋白、非轉基因的品質優勢,構建了繁、種、加、銷的一體化發展格局。近日,本報派記者深入海倫,走進田間地頭、科研院所、生產車間,采寫了大豆種植、豆種研育、加工銷售、品牌創建,在推進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食』、油瓶子多裝『中國油』做出不懈努力的系列報道。今天刊發第一篇。
海倫,以大豆興市,成名歷史較早。
作為聞名全國的產糧大縣、中國好糧油示范縣、大豆之鄉,1958年獲周恩來總理簽發的國務院獎狀,2015年捧回『海倫大豆』地理標識。近年來,海倫先後被國家和省確定為農業現代化示范縣、先後獲得全國農業(大豆)全產業鏈典型縣、全國大豆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中國富硒大豆產業基地、中國優質大豆之鄉、中國大豆名城等美譽,是全國聞名的大豆主產區、集散地。大豆已是海倫一張城市名片享譽全國,大豆產業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導產業。
『全國大豆看龍江,龍江大豆看海倫』名不虛傳。
大豆起源於中國,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從南到北,從黃淮海流域到長江流域,我國大豆主產區分布廣泛,為何海倫大豆能夠名震四方,享譽全國?讓我們走進海倫,探尋其中的奧妙。
海倫種植大豆歷史悠久,據《海倫縣志》記載,早在1914年種植大豆面積就達150萬畝,到2000年之後,大豆種植面積保持在200萬畝左右。2024年,海倫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51.5萬畝,其中大豆面積達到226.3萬畝。
仲夏時節,硒都海倫大地郁郁蔥蔥,一片片大豆田裡大豆舒展枝葉,茁壯生長,一派生機勃勃。
在前進鎮東興村,劉春生看到大豆長勢喜人,高興地說:『自打記事起家裡就種大豆,我從20多歲種大豆,到現在年過半百,依然種大豆,越種越多,從自家種30多畝到成立合作社後種1萬多畝,平均畝產達450—480斤。』
『老話說「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兩黑土二兩油,插根筷子也發芽。」咱這地好啊,這幾年越來越肥沃了!』劉春生說。
海倫地處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地之一的中國東北松遼流域寒地黑土核心區,黑土層厚度平均在70厘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達3%-5%,富含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休耕期230天左右。土壤天然富硒,水資源天然富鍶、富鋰,無大型工業企業,無工業『三廢』污染,天然滿足綠色及有機食品基地要求。地處第三、四積溫帶,非常適宜高油、高蛋白大豆種植。
海倫是國家黑土地保護項目示范區,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納入整縣制推進黑土保護區,統籌安排項目資金支持黑土地保護工程性措施建設,提昇耕地地力,增強土地的持續生產能力,穩定和提高糧食產量。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良種是海倫大豆優質的基礎。中國唯一從事黑土農業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科學研究與示范、教學與科普的國家級野外臺站——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以黑土農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對水分、土壤、氣象、生物四方面生態環境要素開展長期監測。面向國家糧食安全和黑土地保護重大戰略,海倫站圍繞黑土農田生態系統和大豆常規及分子育種種質資源研發等建立長期定位試驗20多個。試驗地塊內插滿標簽的豆種材料長勢良好,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寒區大豆育種學科組組長李艷華正在指導農技人員進行大豆品種材料播種。
乾一行愛一行,在自己專注的領域就要成為行業專家。1990年,李艷華大學畢業到研究所開始大豆育種研究,這一乾就是30多年。一個大豆品種從開始培育到最終通過審定,要用10餘年的時間。2003年,李艷華纔通過第一個品種『東生1號』的審定。該品種具有抗病能力強、籽粒圓、色澤濃黃的特點,用東生1號生出的豆芽又直又長,產品率高,口感好,耐儲耐運幾乎成了發豆芽和做豆腐的專用品種,時至今日,在市場上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她把東北的種子帶到海南去繁殖,『北育南繁』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南繁加代』後育種進程縮短了3至4年。2020年審定的『東生22』,2021年審定的『東生17』是黑龍江省第三、四積溫帶主推品種。『東生』系列品種受到農民廣泛歡迎,3個『東生』大豆品種推廣面積進入2023年度前十名,其中,『東生22』黑龍江省種植209萬畝,位居第二名;『東生19』種植176萬畝,位居第六名;市場應用20多年的『東生1號』推廣157萬畝,充分體現了『東生』大豆優良品質。指著工作室裡一袋袋、一盒盒、一箱箱的1000多份大豆豆種材料,李艷華說:『我共培育了21個大豆品種。』『金豆娘娘』的美名名不虛傳。近兩年,李艷華研究團隊引進了高水平人纔,加強分子設計育種,將加強育種手段,拓寬大豆育種的范圍。
有力的措施保障是海倫大豆的『甲冑盔甲』。海倫市前進鎮勝利村、我省『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500畝大豆田裡,海倫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劉智穎正在查看大豆長勢。這是第三積溫區大豆高產品種配套輪作及秸稈還田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她介紹,今年由於氣候原因,5月22日開始播種,較常年拖後大概得一周左右。雖然這樣,但是由於去年秋季玉米秸稈全量還田,經過土壤冬融交替之後,春天又開始耙地起成大壟,用110厘米大壟的耕作方式來增加保苗株數,公頃保苗株數比小壟多3—5萬株左右,公頃保苗株數可達到30萬株,提高大豆的單產,同時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按照大豆需肥規律施肥,使後期不脫肥。後期如果積溫足、雨水調和,產量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劉智穎說,海倫采取大機械作業,整地平整,大壟雙行播種,透光通風,防澇抗旱又保?,大豆單產高,糧質好。
海倫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峰介紹,近幾年,海倫先後實施了耕地輪作、免耕播種、測土配方施肥、黑土地保護利用等保護性耕作項目,通過實施這些項目有效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能力,減少了水土流失,保護作物根系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了作業工序,節約了勞動力資源,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戶增產增收。同時,還通過持續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等『五良』集成配套措施,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大豆的產量品質連年提昇。
圓潤、光亮、飽滿的海倫大豆品相好、品質佳,以其非轉基因、綠色、富硒的品位,高油、高蛋白的品質聲名遠播。
前不久,在中國品牌價值信息發布暨論壇大會上,海倫大豆位列百強80位、品牌價值51.17億元,海倫大豆地標品牌及品牌價值實現雙提昇、雙突破。
一方沃土,『硒』望昇騰。
一顆大豆,育種國家隊的加持,種下增產增收的『芯』願,牽動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五良』賦能護航,海豆大豆提質增效。海倫大豆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讓我們一起迎接『金豆』燦爛美好時光,讓『中國飯碗』裝滿的『中國糧食』、油瓶子裡的『中國油』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