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定制農業 定出富路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7-03 字體: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偉林  岳海興

 

  編者按:《農民日報》在6月21日頭版對望奎縣通江鎮發展定制農業做法進行了報道,現予以轉發。 

  近日,在黑龍江省望奎縣通江鎮坤二村於安屯,村民顧中文在自家的小園子裡種黏玉米。顧中文家的園子有一畝七分有餘,一條條平整的壟,散發著泥土的清香。他的黏玉米都和公司簽了訂單,成熟了,就有公司過來收。如他所說:『別看我這園子小,收入可不少,一年下來能收入1萬多元。』

  而在通江鎮政府一個會議室內,一場農企對接定制農業現場簽約儀式正在進行。『下面進行第三項議程:各村與對口企業進行簽約。』通江鎮黨委書記韓勇說。一家家企業走上簽約臺,與白頭村簽訂3000畝鮮食玉米示范園區協議、白二村簽訂3000畝寒地稻花香示范園區協議、紅頭村簽訂600畝黃豆角綠色示范園區協議……

  通江鎮人大主席包宇麗介紹,在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工作中,通江鎮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積極引導全鎮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各個小園因地制宜、自主發展,實施『小菜園、小牧園』增收行動,搞定制農業,市場需要什麼,就種什麼,帶動農民收入實現持續增長。

  『根據各個村的不同情況,我們打造了定制農業示范園區模式、創新「前種後養」的庭院經濟模式、培育庭院經濟特色種植屯模式。』韓勇介紹。

  在定制農業示范園區模式方面,通江鎮打造8個庭院經濟示范村,籌建了3200畝高油大豆、3000畝黏玉米、3000畝寒地稻花香、600畝黃豆角等定制農業示范園區。養殖肉黃牛1.6萬頭,年出欄生豬20萬頭,飼養大鵝5萬只,促進了農業、畜牧業規模化、標准化和產業化經營。在『前種後養』的庭院經濟模式方面,通江鎮實施『小菜園、小牧園』增收計劃行動,打造『通江黏玉米、通江毛蔥、大蒜、通江散養鵝』等綠色農產品品牌。通江鎮脫貧戶和監測戶共有734戶1742人,目前全鎮動員發展庭院經濟526戶。其中發展『前種後養』套養模式的329戶,佔脫貧戶和監測戶的72%,簽訂黏玉米和蔬菜定制訂單423畝、大鵝定制訂單1.04萬只。在庭院經濟特色種植屯模式方面,於安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形成了一條『戶戶有產業、家家有增收』的庭院經濟致富新路子。全屯共有88戶,其中67戶發展綠色特色庭院經濟,房前屋後共有150畝左右的小菜園。農戶在春季重點以種植黏玉米、毛蔥、大蒜和油豆角等特色經濟作物為主;在夏季7月中旬種植第二茬作物,重點以白菜、芥菜為主。預計全屯庭院經濟年總收入達到52萬元,平均每戶收入7784元。

  包宇麗算了一筆經濟賬:一分小園種植400株黏玉米,四分小園能種植1600株黏玉米,每株售價按0.8元算,銷售收入1280元左右。同時還能獲得600元庭院經濟獎勵,發展小菜園實際收入1880元。養殖20只大鵝,一只大鵝賣120元,銷售2400元,還能獲得庭院經濟獎勵600元,扣除600元飼養成本,發展小牧園利潤2400元;如發展『前種後養』套養模式庭院經濟,戶均增收4280元,預計全鎮脫貧人口定制農業庭院經濟總收入177.8萬元,戶均淨增收3380元。

  『我們與通江鎮14個村330戶脫貧戶簽訂了大鵝收購訂單,負責保底收購,養殖戶只賺不賠。』黑龍江省眾鑫達畜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邾立付說。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