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山澗歌行 (散文詩組章)

來源:綏化日報 2024-01-06 字體:

徐斌會

 

小草
 

  源自桃花,抑或源自一種憧憬,就把自己的胸衣掀起。

  靜靜地坐在等待,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從四面八方趕來,又回到四面八方,風言風語的,在山坡上,翻閱著農諺的思緒,吐露出種子急切的心聲。

  在樹成的鳥鳴中、在山澗的溪流中,咀嚼著被飛鳥叼食的詩句,把村莊打扮得格外美麗。

  每一簇綻放都魂牽夢繞,每一種蕩漾都心潮澎湃。
 

石頭
 

  是左邊的日子,等太陽出來。

  是右邊的粉色等彩色的雲,不止是水,絮語裡的春天,慢慢長大。

  越來越矮的村莊,越來越接近低處,接近——如果愛還在,請原諒,若乾年的浪遏,把棱角給磨圓了。

  奔跑的影子,風的走向,互為刻畫過對方的秉性,通透地活著。

  不為所動,不被同化,之後的一切,你都知道。——懷抱河流,山脈,荒野,古井,故裡小道,和鐫刻的風月,行走異鄉而隱忍如鐵。

  去彌補那些難以彌補的,不急於離去,也不急於澄清什麼,在所展現的圖騰裡,得到印證。
 

小溪
 

  山澗的水,並不都往低處流,是從瓦楞間的雨滴中讀出,不捨晝夜的河流,透出窗子的白日夢,充斥著市井的嘈雜,且叫賣聲一腔更高過一腔。

  就像母親的絮叨,把每個早晨都給黃昏留出足夠的空間,一點一點積聚,站立起來的回響。

  賦予了清澈和溫潤,一直佔據著不夠寬闊的河水。駐紮在我的村子,也駐紮在路過的行人中,搖落一行行鍾聲,捧起一掬掬的溪流。

  從來不耽於一樹枝條、一朵鮮花,甚至一塊牌匾,也從不哀嘆民生之多艱的人,不管什麼時候來,他都在矗立在這兒。敘述千年之前的經過這兒的人,駐足這兒的人,以他悲憫的情懷成為不可復制的一粒詞。
 


 

  像所有的風一樣,山澗的風也是睡在一枚枚樹葉裡,藏著星子和夜。

  背起一座山,放下一座山,領著鼓噪的思緒,向樹木請辭。

  把碧藍的天空攤開。晾曬。伴著雲朵的奔湧寫下願期、寫下終養、寫下天地神明,寫下鴿子的哨音。

  寫給一座座山林、一枚枚松針織就的錦繡,恣意生長的野花野草,四處歡躍的鳥雀,與早起的日光一起在時間裡取暖,亮麗;還有萬丈的勁色,地造的根須,沿途不斷湧入的種子,怯怯的望著,遍地的蝴蝶,感知著你的溫度。讓樹木在紫色裡與霧嵐、青石相互借道。

  歸來,喂養著數裡見方的孤獨;離去,畫出一道道生門;出發,不帶走任何軀體。而立後,把陌生塞進生活,張望,一個個薄若影子的少年;用微笑,維系著不悲不喜的四季,遮蓋不斷放大的冷漠。

  若果非要說出其中的意義,奔命者,永不停歇。
 

雨水
 

  山裡的雨,雨是尋常物。是說下就下,沒有預報,也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剛纔還陽光明媚,頃刻間陰雲密布,雨就傾盆而下。

  有時,雨與雨的距離只隔一條河、一面坡,這邊被細細水晶般的線牽著,那邊卻陽光燦燦,草木悠悠。開啟內在的蘊藏,給眾生以繁衍浩蕩的力量。

  它從不辨認溪流有幾多,山峰幾多高,只在意那一條一條小河的柔潤,試圖把自己裝進一縷風,一座白色的民房;裝進田野,一畦又一畦的綠菜;再裝進一段迷迷蒙蒙的煙霞。

  牽著溪流、河豐、鱗錦,陳列著理性、感性,還有色彩斑斕的笑聲,自上而下。飛來飛去的,不是落在桃樹的夾縫,就是在山萸果紅紅的枝頭,或者隱於石,隱於灌木,被吹回的雲,用綠葉說話。有水在流,有草木在生,不悲不慍,一步步走向寬闊。

  就像我每天這樣走在它的大地,它拍打著我帶的風塵,再輕輕點亮我的清晨。不管是否有雨,心裡總是晴朗的。


編輯:韓敏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