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德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發表於《人民文學》《十月》《詩刊》《大家》《延河》《山花》《福建文學》《邊疆文學》《草堂》《廣州文藝》《草原》《詩選刊》《廣西文學》《滇池》《星星》《綠風》《長江文藝》等,出版詩集《人間論》《天際流》等五部。有作品被《新華文摘》選入。
東流去
一條河流的長度約等於
一個人一生的長度
石頭和水草如此柔順
只有來自上游的壓力
一生往低處走
不是所有的流水都歸於大海,有的歸
植物
有的歸雲朵,有的歸禪院的蓮池
不是所有的水都順流而下,每一朵浪花
都有粉身碎骨的經歷
說起岸邊的事物,河流擁有的只能是
自身的清白
所有的河流有一個駕馭紙船的夢想
在一個無法水滴石穿的地方
河流向北,繞道而行
東流去
妥協是河流一生的大事
寒風頌
我穿上羽絨服出門
寒風知道我是來抵御它的
與它為敵
寒風是萬物的一種
它總是能夠找到失溫的地方
我想聽它到底說些什麼
在一片林子裡,或者曠野
或者河流上
它漸漸老去
我給寒風寫一首頌歌
靈魂是曠野中一株沒有被它打倒的
草
河流上的冰是它的活化石
寒風糾集一幫子寒風
我穿著一件羽絨服
有一萬只鳥在保護我
人生大別
秋分這天去大別山
可以說母語,草木皆懂
早晚涼,白天熱
北邊開始霜白
南邊的落葉追風而去
大自然懂得輕描淡寫
天高雲淡
晚上月隱星疏
形單影只
大別山是個故事
河流往南北
山脈問東西
秋分這天,做一次人生大別
我去的地方是主峰白馬尖
聽說那裡有一棵松叫矮人傘
很有意思的名字
是不是到了山頂,要
矮人一等
一朵蓮
浴室玻璃門上的一朵蓮
已經含苞欲放
坦誠相見多年
一直羞於開放
背微曲,有些謙卑
我知道蓮有潔癖
經常擦拭玻璃
把蓮葉、蓮枝
擦得乾乾淨淨
蓮躲在磨砂的玻璃後
這麼些年,遇見我
還是有點慌張
一朵蓮
這是一朵轉世的蓮
在浴室的玻璃門上
一直看透
一直不說
聲音
伸懶腰的時候除了骨頭咯咯地響
床也在嘎嘎地響
曬太陽的時候
竹椅上鋪著一塊舊棉墊
依然吱吜吱吜地響
仰望屋頂,有人撿瓦
咯?一聲,紅瓦落槽的聲音
收拾碗筷的聲音,是煙火的聲音
劈哩啪啦,聲音中有香味
從飢腸轆轆到一聲飽嗝
雨水還遠
一隊螻蟻在搬家
人類沒有聽見他們的號子聲
天空有雁,雲低時雁過留聲
呱呱,呱呱
不知道人過留名是什麼聲音
有沒有人聽見過一粒塵埃的聲音
硬骨頭
步入中年,一直在做減法
減肥,減配
減社交活動,減朋友圈
仍然躲不過老天的追責
體質各項指標不達標
但有一樣東西從未改變
骨量。骨頭從來沒有輕過有一次膝蓋粉碎性骨折
沒有彎
有時候別人撞在我的胯骨以為我斜挎著一把凶器
骨頭實在太硬
我很明白,一身的油膩
是煉不出捨利子的
但可以燒出幾根硬骨頭
比灰塵重一點點
這就行了
半缸春
黛瓦在水缸中劃出一道虛線
從這種視覺中,會發現光線的凹凸
聽見陶瓷的回聲
這種感覺的獨白是一口來自陶泥的
水缸,與自然重修舊好
半缸無根水
已經是全部春天的總和
沒有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發生
一片落在水中的竹葉
像一排竹筏
我一直沒有出場
或者說我是那半缸水
或者說我是另外半缸虛無
我願意做一葉竹筏
水缸容得下我的肉身
又容不下我的想法
落日
在時間的邊緣,落日慢慢地呼吸
一個面對落日的人,沒有敵意
我是來看日出的,但是必須經過落日
我抵達在落日的對立面
這裡的天黑需要很長時間
與日出相比,我是一個適合落日的人
我想形容永恆的時候,萬物已歸於沈寂
過客
流水無從考證
小橋有八百年歷史
落在橋上的樟樹葉正好一秋
約等於橋下搖船的渡娘的一生
橋上有年長的石獅
臺階的石縫中有年幼的小草
這是四大纔子來過的小橋流水
流水是活的,船是舊的
人是過客
橋頭的客棧,窗口擺著一盆不分季節
的蘭草
客棧下的流水旁有一桶泡在水中的
衣服
一根木杵
沒有人知道流水多少年,小橋已經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