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猛?象詩刊

我的手套 丟了

來源:綏化晚報 2023-05-12 字體:

趙亞東
 

  我所有的勇氣
  都來自這兩只手套

  正是它們在我和人世之間
  形成巨大的緩衝

  而現在,它們丟了
  在一次醉酒之後
  我再也找不到

  從此,我的手指
  像一群無家可歸的孩子
  局促,怯懦
  一點風吹草動
  就會感到不安

  三姑石讀後:

  讀完這首詩,一個從鄉村來到城市,滿目驚慌,戰戰兢兢的鄉下孩子形象一下子就湧到了我的面前。手套,是他和陌生城市之間的防護層,是他的溫暖與依靠。丟失了手套,就丟失了安全感。

  幸運的是這個黑白分明,不會夾尾巴做人的鄉下孩子,一路跌跌撞撞,他依賴手套,但是沒有依賴面具,而且他從沒有為自己尋找一副面具。

  他的手套,在真實的生活中,是他的朋友,他的知己,他的防護,是護佑他的存在。手套這個意象,真實而又深刻地抒寫了他和這個世界之間的關系。

  說到這首詩,我是那樣急迫地擠進其中,甚至那丟失的手套也是我曾經丟失的——我的也丟了。其實,我也曾經是那個需要手套的少年、青年。

  對於生長在大東北的孩子,手套兒是必須的,也是奢侈的。不『綽手兒』(東北土話,意指沒有手套,把手放在袖子裡避寒)的孩子,家中都是富裕的,『綽著手兒』瑟瑟地走在一場大雪中的孩子,他的手在經歷苦難,也在經歷成長。

  詩人用濃縮而乾淨的語言,借助手套兒來敘述自己的成長,彷徨,緊張,無措。甚至能看到他的手,在手套裡手套外,與世界在切近,在躲閃,在握緊,甚至在出汗,在結冰。

  『我所有的勇氣都來自這兩只手套』

  但是詩人真正擁有過手套嗎?還是瞬間的溫情?轉瞬即逝的憐憫?有誰真正地遞給他一副手套嗎?詩人給了我們肯定的回答,這是讓人欣慰的。但是,它們轉身之間就丟了,這又意味著什麼呢?詩人直抒胸臆,點破擁有兩只手套的幸運一一

  『正是它們在我和人世之間形成巨大的緩衝』

  這是脫口而出的表達,言之由衷的慨嘆。那雙手套仿佛戰士,猶如盾牌,於他的成長,須臾相伴。

  然而,現實是殘酷,甚至冰冷的。最溫暖的手套兒也有變舊,變老,甚至丟失的一日。當這一天到來,詩人把它們的離開放在一場酒醉之後,那一定是借酒消愁的一次釋放,或是借酒開懷的一次誓師。

  時光裡,兩只手套兒丟了;想像中,兩只手套兒依然溫暖。

  手指連心,詩人一層層剝繭抽絲,讓我們看到手套兒下面的手指。可那又不是手指——

  『像一群無家可歸的孩子局促,怯懦,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感到不安』

  詩人是無助的,但又是倔強的,他對世界似處於一種躲閃狀態,但又不得不向前衝鋒,因為不前進,不頂著風雪前行,他就會後退,退回到山谷和泥潭裡。所以,詩人的不安下其實隱藏著一種呼喊——面對一座座大山,他的聲音,從沒有放棄。

  趙亞東,作品見於《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星星》《作家》《十月》《花城》《揚子江》等報刊。曾參加《詩刊》社第31屆青春詩會,獲《詩探索》第九屆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等獎項。出版詩集多部。現居哈爾濱。

  三姑石,系詩愛者,讀詩是她的習慣,有她的悖論和主觀,喜歡從民間視角,或他視角讀詩。如果你看到,偏又趕上她言語走音的一日,敬請理解。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