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黑土副刊

松嫩平原有風景

來源:綏化新聞網 2022-12-20 字體:

吳寶三

  許多人往往以為,大平原上無風景。信焉?松嫩平原的肇東之行,讓我找到了另一種答案,大美在北國,處處皆風景。

  我愛這一馬平川的松嫩平原,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北方的大糧倉,還因為,它有佔地面積兩萬餘畝的千鶴島和綠夢湖濕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珠赫城遺址坐落此地。而我,更偏愛佔地面積雖小,卻令我無論如何也忘不了的肇岳山國家濕地公園。這塊毗鄰故鄉的黑土地,美得朴素,美得自然。

  肇岳山,稱之為山,只不過是一座小山包,高度僅有58米,怕是世界上最小的山丘了。然而,它卻是從省城哈爾濱到齊齊哈爾的松嫩大平原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不似巍峨的高山,亦有骨骼肌肉,懷抱花草,守護種籽,山風陣陣,為鳥兒的快樂鳴唱伴奏。

  從熟稔又親切的鄉村土路進入景區,我為眼前的風景驚嘆不己。不算遼闊的水面之上,銀白色的水鳥飛起飛落,三三兩兩的野鴨子相互追逐,大片大片的蘆葦和菖蒲比肩生長,金黃的稻谷似巨大的地毯,從腳下鋪向天邊。我們一行人,真好像當年的新四軍,置身於江南水鄉的沙家?。這時,不知誰唱起了京劇《蘆蕩火種》中指導員郭建光的唱段: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放眼望去,竟有軍用飛機、坦克和大炮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靜靜地臥在山崗之上。同行的市文化局陳局長告訴我們,這裡是拍攝抗戰題材電影《冰美人》的外景地。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嘎麗婭的中俄混血少女,為解救100多名貧民及婦女兒童,在肇岳山要塞英勇獻身的故事。我的腦海驀然浮現出二戰的畫面,硝煙彌漫中,耳邊傳來人們耳熟能詳的那首經典歌曲——《卡秋莎》。我自言自語道,如果把歌詞中的梨花改為蘆花,卡秋莎改為嗄麗婭,與此情此景再貼切不過了:正當蘆花開遍了原野,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嘎麗婭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而腳下這條通往上山的小路,不能不讓人想起『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一直通向迷霧的遠方,我要沿著這條細長的小路,跟著我的愛人上戰場……』。胸中波濤洶湧,淚水止不住湧出眼眶。肇岳山昭告世人,歷史不能忘記,勝利屬於人民。

  戰地黃花分外香。時值初秋,漫山遍野的小黃花競相開放,那麼燦爛,一片連一片,比貴州羅平、江西婺源的油菜花開的還要耀眼奪目。淡紫色的山菊花,香氣襲人,戀秋的波斯菊開得那麼熱烈,高舉著怒放的花朵。

  此刻,身邊的野花,眼前的蘆葦蕩,令我想起故鄉,想起我的孩提時代。每年春天,父老鄉親就是挖這種開著小黃花的苣?菜充飢,小伙伴們不知愁的滋味,采回一大把,插在水瓶子裡,想是憧憬美好的明天。到了冬天,鄉親們用這蘆葦,編織炕席,拿到集市上叫賣,自家捨不得鋪用,正應了那兩句民謠,『紡織娘,無衣裳,編涼席的睡光床』。父親曾用這菖蒲草,編織草鞋,這草鞋伴我在冰天雪地中,度過零下40多度的嚴寒。

  我的思路被天上的鴿哨打斷。面對這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情不自禁采摘一捧山花,悄悄放在陳列的戰車之上。一對彩色蝴蝶飛了過來,翩翩起舞,遲遲不願離去,它們好像有什麼話要說呢,一會兒飛近,一會兒飛遠。不是嗎,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纔生活在和平自由的天空下,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的警鍾,猶在耳邊回響。

  寒地黑土無霧霾,松嫩平原有風景。風景這邊獨好。這裡寧靜而詳和,純淨的天空瓦藍瓦藍,成片的雲朵雪白雪白,在這裡,我確乎看到了『哈爾濱後花園』的影子。


編輯:劉申

綏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