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要聞 省內要聞 本地要聞 精彩點擊 專題新聞 通知公告 猛?象詩刊 日報數字報 晚報數字報 綏化晚報新媒體
經濟新聞 綜合新聞 視頻新聞 市場監管 黑土副刊 日報頭條號 小記者風采 日報公眾號 晚報公眾號 綏化直播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綏化新聞網  >  本地新聞  >  經濟

中和鎮:美化環境興家園 抓好黨建促振興

來源:綏化日報 2022-08-05 字體: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走進鄉村看變化系列報道(15)
中和鎮:美化環境興家園  抓好黨建促振興

文/攝 張遠洋 潘成軍 全媒體記者 孫曙光
 

       走進地處青岡縣西北部的中和鎮,第一感覺就是這裡的村容村貌清新整潔,樹綠花香。

中和鎮鎮南環境整治,栽植花草樹木。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我們始終認為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所以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花了大力氣,下了狠功夫。』中和鎮黨委書記王維忠向記者介紹了全鎮環境整治情況。

四排五村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整體提昇。
 

       據王維忠介紹,今年全鎮累計投入資金30萬元,對鎮南、鎮北出城口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改擴建,栽植各類苗木8650株,新建廣場面積500平方米,為鎮內拆遷區安裝圍擋500延長米。同時,大力解決生活垃圾、畜禽糞便、黑臭水體等問題,全方位提昇垃圾轉運能力,通過生活垃圾轉運體系建設徹底解決生活垃圾無處放問題;先後治理黑臭水體23個,累計新建畜禽糞便沈井60個,通過吸污車定期上門作業,糞便統一排入鎮內污水集中管網中,從根本上解決了糞便亂排問題;全鎮目前有肉牛、奶牛2300頭,通過村臨時收集點集中收集形式,將牛糞進行發酵還田處理,截至目前,今年全鎮累計處理生豬糞便4000餘噸、牛糞6700餘噸。為打造特色美麗鄉村,中和鎮加大了村屯美化、綠化、香化力度,在各村主乾道兩側栽種榆葉梅、王族海棠、暴馬丁香等特色花卉6500餘棵,增綠補綠美化人居環境。四排五村今年累計新栽植綠化樹木1800棵;栽植花卉4萬株,今年治理黑臭水體1個,在坑內栽植荷花500株。2021年通過對上爭取項目建設資金184萬元,打造排水溝3700延長米、過戶涵50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二排四村通過對上爭取項目資金36.5萬元,安裝路燈100盞;二排五村利用自籌資金90萬元,安裝排水溝1000延長米,過戶涵31座,栽植各類苗木3500株,鄉村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目前中和鎮以四排五村、四排六村、三排六村為起點打造出了集村屯美化、產業項目建設、基層黨建典型、生態屯建設、園區規劃於一體環線2條,可輻射6個村。在完善基礎設施方面,目前全鎮正以四排五村、二排五村為試點,其餘各村基礎設施項目均已入庫。

四排五村農家院。
 

  有了生態宜居的保證,中和鎮黨政一班人把全鎮振興發展的目光瞄准了鄉村振興的基石——產業興旺。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卓告訴記者,中和鎮現有土地14.3萬畝,大豆種植面積2.2萬畝、水稻4600畝、漢麻1926畝,今年全鎮土地托管代耕面積2.1萬畝,其中四排六村1.1萬畝土地全部實現全程托管代耕。中和鎮四排六村今年通過全程土地托管代耕模式種植大豆2510畝、玉米9500畝。大豆主要種植墾豆20品種,這個品種在農墾局已經廣泛推廣,目前長勢良好,預計畝產接近400斤,畝收益可達1350元,與玉米價格持平,但是比玉米種植成本減少150元,僅此一項可增收37.65萬元。在紮實推進一村一品、一村一產工作方面,二排四村棚室香瓜遠近聞名,目前已完成商標注冊;五排五村寒地黑土弱鹼米、雜糧、笨榨豆油遠銷北京、河北等地;二排五村棚室香菜種植遠銷廣東、深圳。在和牛繁育方面,全鎮已完成和牛繁育任務80頭,總任務數113頭,完成率70%。

       青岡縣銘禾農業有限公司是中和鎮引進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企業的黏玉米加工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800萬元,總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其中冷庫3000平方米,速凍加工車間1500平方米,計劃流轉土地4000畝。其中新上玉米剝皮機、分揀機、自動切斷機、清洗機、蒸煮機、真空包裝機、脫粒機、打漿機等加工設備2套,主要生產速凍真空保鮮玉米、玉米漿包產品。建成後預計年可加工鮮食玉米800萬穗,產品主要銷往河北、上海、廣東等省市,年可實現利潤200萬元以上。同時可輻射周邊農戶850戶實現土地流轉增收,企業在生產高峰期,僱傭農戶預計達80人,戶均增收可達4000至5000元。此外,今年鎮政府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黑龍江城浩復合板廠,計劃投資2300萬元,進行二期建設。包括擴大廠區面積2600平方米,改擴建廠房7000平方米,引進先進生產線3條,進行泡沫板深加工項目,項目投產後企業全年銷售額可實現350萬元以上。三排六村村民有意回鄉創業,投資新建鮮食玉米加工企業,目前項目選址已經結束,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三排六村白鵝養殖場。
 

       據劉卓介紹,三排六村緊盯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總目標,找准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契合點,以『黨建+特色產業+駐村定點幫扶』為引領,將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有效實現『抓黨建,轉作風,促振興』,通過上級支持、駐村幫扶累計投入資金100萬元,新建了白鵝養殖場、場庫棚項目,使村集體年可增收6萬元,白鵝養殖采取『玉鵝種養模式』,即在玉米地裡養大鵝,玉米長到1.5米後,鵝雛進入田間散養,白鵝在玉米地裡吃玉米雜葉和田間雜草,白鵝糞便可為玉米持續施肥,白鵝還可食取土裡蟲卵等,形成了農牧生態種植養殖循環體。每只鵝長成屠宰後采用塑封獨立包裝制成產品,由省教育學院幫助銷售,主要銷往大慶、哈爾濱等地,每只大鵝養殖成本70元左右,淨利潤可達30元,共飼養2400只,年可獲利潤72000元。按照『黨建引領,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今年省教師發展學院計劃投資50萬元幫助發展村集體經濟,三排六村集體自籌資金50萬元,利用100萬元資金發展和牛和白鵝養殖項目,投資80萬元計劃養殖和牛70頭,並投資20萬元改擴建現有白鵝養殖場地,按照每頭和牛4000元效益計算,全年村集體可增收28萬元。此外,近期鎮政府將組織相關人員到伊春進行學習乾菜加工項目,計劃加工乾蘿卜絲、乾白菜、茄子乾、黃瓜乾等,采用真空包裝,同時,構建村農利益聯結機制,用於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項目預計總投資100萬元左右,廠房、儲藏室、涼曬場可由村裡廠庫棚及場地改建,僅需購置晾曬架、烘乾機、工作臺、籮框、篩子、真空機、壓宿機以及內、外包裝機械、農藥殘留檢測設備。

二排五村棚室蔬菜。
 

       二排五村棚室蔬菜產業是今年中和鎮通過盤活扶貧資產引進的招商引資項目,2017年通過國投扶貧資金179萬元建設的27棟大棚(2個溫室),建設完成後由於缺乏專業技術支持,再加之因為年久失修從2020年開始閑置,今年中和鎮與黑龍江匯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匯農公司與二排五村簽約3年,主要種植有機蔬菜,目前棚內主要種植是西紅柿,可單棚種植3000株,預計年產3萬斤,平均單價2元/斤,單棚年可收益6萬元,除去生產成本3萬元,單棚年純收益3萬元。『這個項目生產高峰期,可僱傭裝卸、包裝、采摘共50人,同時可帶動增加當地運輸車輛效益。下一步我們計劃2023年在二排五村范圍內流轉土地500畝,種植裸地蔬菜,同時計劃新建冷庫2000平方米,目前正在選址中。』劉卓說。


編輯:張桂娟

綏化新聞網©